•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语文预习作业布置的有效实施

论小学语文预习作业布置的有效实施

四川省武胜县真静学校  江希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是使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有保证的重要举措。本文在针对目前语文预习作业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应对改进的有效布置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作业  有效实施  布置

预习,是学生扮演学习主体、独自走进课文的有效路径。多年的“师教生学”,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认识上出现错误,养成了“受灌而学”的学习惰性,根本就不重视预习。即使有安排,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也是要求同学们自主预习,要么是一般性地提出“预习哪节课”的喊口号,要么就是提出一些诸如“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课文讲了什么”“课文的作者是谁”“有何背景”“故事是怎么写的”等这样的问题。这一招看起来很有针对性,但实际上还是有漏洞的,效果极不明显。很多同学回到家里也不看课本,直接从课本上或者在《英才教程》这类似的学习辅助资料里抄,很多问题都能在参考书上查到答案,整个完成预习的过程不超过五分钟。一些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安排同学们朗读,父母监督他们,要求给他们录下录像,然后在微信群里上传交视频作业。一个简单的预习,结果搞成这样。如此劳累,不但对父母造成了困扰,甚至对子女本身也是一种负担,使他的心灵无法完全集中。家长和老师们往往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书怎样读的问题,学生佯装读书并不是用心投入的。还有的,利用做功课的机会,找父母要手机,自个了打起了自己喜欢的小游戏。这种敷衍了事的预习,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到了新课上,教师会发觉学生应该做的同样不会做,该识的字同样不认识,家长、教师、学生都白忙一场。这样的预习实施,完全就是走过场,达不到预期效果。

所以,很多教师就在想提前预习课文是不是真的没用了?当然不是没用没效果,它是一种为了取得较好的结果而预先做好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预习这个阶段让学生更深入的走进文本去进行阅读实践。这几年,随着“五育合一”课改推进,我对如何安排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了方法归纳和策略总结,效果良好。现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布置预习,坚持做到“课课有”

预习学习要形成习惯,必须坚持做到“课课有”。老师们必须坚定地相信,一堂新课一定要让学生有预习学习的准备。不彻底做好的预习,就不能开启授课,要把预习放在第一位。首先,如果是低年级,可以把预习任务安排得很容易一点,让他们体验到甜头,慢慢让他们觉得“我能行”。对于学生预习结果,我们教师要仔细地批改、检查预习作业,让他们觉得有监督。

二、预习作业设计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性。这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原因就在于我们执教的语文学科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工具性与人文性。而预习作业作为语文教学延伸,很明显也应体现这两点。要知道,语文是一门很实际的课程,老师在安排布置或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不能仅把预习所接触的内容限制在本节课中的几个字词上,而且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语言实践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又能提高他们对语学习与运用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善于观察,寻找适当的生活材料来搭建预习作业的平台,以更新的面孔去促进学生参与预习作业实践。

三、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勤作笔记

无纸笔不读书。利用预习平台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也应以习惯的方式进行培养。不论是学生预习课文文本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还是无法理解的段落表达都应要求学生采用圈、点、标、注等方法作上记号。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预习笔记,如学生喜欢读就把文章的精华段落抄出来。如果学生喜欢思考,就把自己的独到见解写下来。

四、分层布置预习作业

根据因材施教理念,预习作业同样需要分层设计,区别布置。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待遇,学习能力强的,可以给他们安排比较困难的预习任务;相反,对于那些在学业上有障碍的同学,我们可以提出几个容易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要保持学生对知识的热情。

五、适当惩罚”不按要求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

任何习惯形成,都有强制性成分。但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也是违反了我们现代的教学思想的,不过我们也不能让他们觉得可以不完成预习。我认为适当惩罚”不按要求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是有利于习惯和能力培养的,借助外力使习惯形成在小学阶段是应该有的。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抄写题目的自然段,可以增加压力或减少评价分数,也可以“惩罚”学生利用唱歌跳舞来完成预习作业。在这个问题,只要我们老师思想不滑坡,肯定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来。

六、课堂上要充分展示学生预习成果

示学生预习成果是促进学生预习习惯形成的有效平台。课堂是学生表现自己的地方,搭建平台展示他们预习成果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想要学习的愿望。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预习,更加深入地发掘文章的深层内容。只有这样,学生们的创意、想象能力在独立预习作业完成中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如同稀世珍宝一样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很多,而且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挖掘。在教无定位中,上述方法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作为执教者的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工作观念、预习作业布置观念。认真地研究和总结预习实施的每个环节,认真地想一想其实施要领,合理规划布置,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语文教学取得高质量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春萍,浅谈小学语文预习作业的布置策略[J].读写算,2019年

[2]顾利红,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有效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


点击次数:17  发布日期:2023/11/29 15:23:4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