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探索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吴紫玉

探索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劳动教育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吴紫玉

 

 要劳动教育是我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多育融合”效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形成、劳动观念培育、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技能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直接影响。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探索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劳动教育资源的开掘和利用并注重教育实效,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为载体展开意义、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生物实验;劳动教育

生物学是基础科学,负有启蒙重任。特别是生物实验这一内容的实施更是担当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之责任。积极探索生物实验有效教学,高质量的展开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建构,提升知识应用能力,还能在促进学生学用结合的实践中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观点、思路和方法,更利于在解决现实生活某些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实践能力[1]。而创新生物实验过程中奇妙的生命现象、多彩的生物世界等内容教学实施,不仅有对理论生动形象展示的帮助还有很好的劳动教育切入点,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观念和必备能力方面也有不小的促进作用。在这几年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加大了这方面的研究,以实验教学为载体而促进学生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品质提升[2]

一、生物实验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可以说对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技能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劳育”作为五育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参与度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生物实验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恰好能够很好的切入劳动教育。高中生物实验如豌豆杂交、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等实验都离不开学生的劳动实践。教师应充分思考,智慧地开发实验中的劳动教育素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帮助、交流讨论、分工协作,使其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展现出其不可取代的教育意义。

二、高中生物实验中融入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一)参与实验准备,深化知识认知,提升实践能力

实验准备是一个繁琐、需要做很多准备的工作环节,要求工作者对实验要求、实验操作、实验器具及生物相关知识等都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求工作者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各种试剂的配置浓度、比例、所需多少、盛装的器皿等都有严苛的要求,实验准备环节直接影响实验操作的成败和实验效率。以《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实践活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为例,该实验所需材料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量筒、酒精灯、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陶土网、温度计、新配置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该实验需配置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及准备13类器具,每样器具所需数量又不尽相同,要准备好一个班甚至多个班所需的实验用具并非易事,对劳动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是一种锻炼。

让学生参与到生物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来就是劳动教育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实验准备,更直观、更进一步、更有效的获取了生物学的知识。在实验准备的同时体验劳动,在劳动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使知识和劳动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提升。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准备不仅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发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能力,能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二)深入实验过程,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生物实验不仅在生物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培育学生劳动技能水平中也无可替代,智慧地开发和利用身边的器材和资源,创设新颖、有趣的实验教学环境和劳动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积极动手和思考,感受到劳动创新的快乐。以《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实践活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为例,实验中存在层析液易挥发、研磨过程繁琐等不足,是否能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和优化方案,以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伴随着实验过程中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设计、操作、讨论、合作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劳动的本质:劳动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的一成不变的劳动,劳动是在科学指导下的劳动,劳动是合作的劳动,劳动是创新的劳动。

(三)善用实验全过程,促进团结协助,建立社会责任

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交流讨论环节以及实验后期的清洁整理都离不开各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实验全过程都需要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这正是很好的劳动教育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过程中包含的劳动教育素材,在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实验前实验准备人员团结一致为实验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实验操作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清洁整理工作中,各成员分工协作,有序高效地完成相关收尾工作。

结语

在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代社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必备的关键能力,会学习、会合作、会创新,能吃苦耐劳[3]。五育中的劳育在教育中就呈现出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其实施就是开掘其资源用好其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有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现实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6.

[2]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07.

[3]王敏锐,吴小利.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5):143-145.


点击次数:34  发布日期:2023/11/24 14:57:2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