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基于“减负提质”追求的数学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

基于“减负提质”追求的数学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

四川省邻水县鼎屏镇第三小学  余俊

摘要:基于“减负提质”追求,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欲实现更有培养效果和愉悦体现的“双减”作业要求,就必须向优化设计方向进行。本文探讨了更新作业设计理念下的两种实践操作,使作业设计向着精简化多样化、生活化、实践强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后作业  减负提质  优化设计

随着“双减”政策推进,“减负提质”成为了一线老师作业设计与布置的主要追求数学学科为了促知转能必须要有的作业实施模块,如何基于“减负提质”追求创造出更有内容和形式的高品质作业来就成为很多一线数学老师的重要思考。但是,从目前现实来看,如果随便地削减或废除数学作业不但起不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用,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困难,甚至使培养“变异”。所以,作为数学一线教师的我们应依据新课标要求来进行作业优化,再结合“双减”大环境,基于“减负提质”追求进行作业设计,以便获得更高质量的作业育人。接下来我结合“双减”聊聊基于“减负提质”追求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

一、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这是基于“减负提质”追求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虽然不是优化设计的具体路径但直接影响着路径的选择和效果优化。因此,作为数学作业设计者必须转变传统作业观,聚焦问题实质更新设计理念,改变作业布置单一形式减少纯计算、多抄写的重复机械枯燥模式,尽可能增强作业形式、内容的多样性和现实性,凸显作业意义,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实践中提升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现实中一些教师总认为没有反复的计算练习难以提高学生运算准确性,实质上没有理解和方法才是学生作业成绩提升中的绊脚石。作业的优化方向不是使作业过多、过量、过难,而是适度、适量、适合,能考虑到作业面对的对象实际和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能天天都做过量、过难的作业,必须保证学生课余有快乐。

二、作业内容精简化形式多样化

内容和形式是作业固有的两个属性,是优化的着力点。作为数学教师,唯有抓住这两个着力点进行创新,才能使作业发生质的提升。在这几年作业设计探究中,我认为作业内容精简化、形式多样化是作业实现减负提质效果的主攻方向。

首先,我们要从“量”入手。要对数学作业的数量进行科学的设置把握我们在设计时要站在以班为单位的全局高度,兼顾各个科目的整体要求,还要把自己负责的科目的作业完成所需时间量都计算在内不能使写作业的时间超过国家给予的要求。为了使整个作业在量上达到适度要求,同年级各科目教师要相互“通气”。对作业用时进行严格的管理。从目前学生数学作业量来看,大部分老师还没有从“题海战术”的作业模式中解脱出来而走上优化路线虽然这种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解题的思维记忆,对于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技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如果让他们长期这样“负重前行”得不到作业的愉悦不但他们的思维出现缺陷,创造力得不到培养,很可能致使最基本的学习兴趣变成厌学情绪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减负提质”追求本意背道而驰又得不偿失,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发展”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质”的提升作为数学作业的设计者要对学生的作业目的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培养的方向,达到“知而知之”效果。在作业质量提升时,老师既要注意知识衔接,融合贯通,又要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这就是“标杆效应”和“持续性发展”。在用心设计时不能随意摘抄更不能直接搬用教辅读物,在内容上做到用心设计与精心选择两条腿走路”,力求精练、巧练、趣味练突出有目的的数学实践。在设计的具体操作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等硬性任都融合在其中尽可能在促进学生形成“四能”的同时还要起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三会智慧的重要作用作业的“质”还体现在是否基于现有学情上,再好的作业如果高于或者低于学生现实数学水平,都起到其应有作用。也就是说,高质量的作业建立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上。

贴合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实践强的作业

数学源自生活,作为一门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作业作为课堂延伸,必然要体现这一特征。故而,基于“减负提质”作业设计就要结合学生经历的生活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使之成为作业的内容和载体,以达到促进知识内化和能力建构促知转能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优化的作业内容和载体不仅能让数学的内容变得更有生命力,还能够学生在与生活环境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思考,这样就能提高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也能将他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为了激发学生作业参与的积极性,设计者在进行生活内容的设计时,要注重数学作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实践性特征,学生能够从生活案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考方法。不论是课堂练习作业还是课后作业都可不必写在纸上运作,要从现实中汲取灵感进行设计,并引导作业参与者生活服务。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意识到,数学并不只是一种理论上的东西,它还是一扇通往理想生活便捷智慧之窗

当然,基于“减负提质”追求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还有很多“讲究”之处,不得不提的如分层梯度设计。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和作业设计者应不断学习新理论,丰富自己的设计理念,能认真地分析学生每天的学情,使设计创作出来的作业以更高的品质助力学生在“双减”背景下获得更有效果的培养和愉悦体验。

参考文献

[1]宋小英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7-168

[2]刘解读“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家庭教育研究20182):35-37

 


点击次数:30  发布日期:2023/11/29 9:28:5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