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情景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曾 丽

情景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曾丽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情景策略是指由老师为实施更优质的课堂教育而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策划的教学方法,其实践应用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同伴进行思想交流、智慧对话和情感沟通的空间。本文探讨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启发性的、操作性的教学情景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景策略  创设  实践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情景策略应用中的情景既是对知识的“附身”,又是对其自身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丰富的趣味性和催思促疑作用。那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又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应用情景策略来进行呢?这是我们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双主双优”课改征程中都在努力探索的一个实践性问题。从平日的教学研究工作来看,情景策略的实践应用必须从讲究创设方式做起,创设载体和创设目的不同其呈现在课堂的情景也有很大差异。接下来我结合数学教学就聊聊不同载体创设的情景在课堂上的实践应用。

一、实践中应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学习中的兴趣它也是激发学生积极认识事物、探究知识和克服困难的重要力量。在任何一种课程的学习中,作为非智力的兴趣其价值和作用都是必不可少轻视的,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者个体才会从中得到快乐,才会以好之者的角色而积极地去探索知识的未知世界。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执教者的我们要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把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都考虑进去来选择创设载体,用一种适合他们的爱好需求和精神发展的方法去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生中,他们都会认为游戏是一种广泛而强烈的吸引人的活动,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性和增强学习过程体验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常常创设情趣性强的情景,以达到“寓教于乐”和优教优学的目的。例如,在执教“2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们就可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以游戏为载体的情景,让他们对20以内的数字的认识与建构有更浓厚的兴趣,实施中我们老师可以事先把1到20的号码牌拿出来,再把号码牌分发到各个同学手中,再把玩法公布:教师随意地算出一个数值或是一个数值区间,同学们自行判断,符合条件的同学请立刻起身站起来。通过趣味化极强的游戏来进行教学实施,能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这个游戏的进程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样展开的教学很显然能达到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教育目的,而且能给学生很好的参与体验。

二、实践中应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

教学实践中一个有效的情景,其不仅要有很好的趣味性能吸引人,更要有强烈的诱思性能催思。古人说的“学起于思贵有”就很好地说明了教学欲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学思结合。而我们创设一个很具启发性的教学情景的目的也是让学生把思维调动起来,能持续地投入思考。具体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展开中,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问题,营造出一种认识冲突,使他们有一种无法停止知识探索的“被迫感”。这种情景教学上通常被称为问题情景,其意义体现为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启发思维,促进学生不断质疑。例如,在上“体积概念”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对“体积”这一抽象概念有个初步感知基础,我们可以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乌鸦喝水”的小故事作为情景,然后让他们想一想乌鸦从不能饮到水到又喝到了其是怎么做到的问题。投进石头进去和水面上升之间有何关系?趣味性的故事和针对性强的问题自然就能使学生“深陷其中”,他们不得不思考。接下来他们自然就会主动参与到实验、观察和讨论的教学流程之中,而对体积的认识自然就可贴上“深刻”的效果标签。实践证明,教学实践中根据知识本身的规律和新老知识的接触点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其情景应用的意义是巨大的,既可以让学生进入“愤悱”的境界,快速卷入其中,又可以增强新老知识的衔接,减轻知识理解困难,可以说,利用趣味性的故事作问题情景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金钥匙”。

三、实践中应创设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情景

不论是皮亚杰还是苏霍姆林斯基,他们都曾说出了动作与思维二者有很大的关系,前者的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观点和后者的“孩子的智力就在手指尖上”观点,都给了我们教学人很好的方法启示。在我多年教学研究中,我也发现孩子的思维需要多种形式的活动参与才能得到有效发展。而动作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方式,也是数学实践性的体现。为了贯彻这个思想,我们所创造的情景应该是可操作的,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动手操作”学习机会,真正在课堂上体现出“做数学”的新理念。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建构起“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时我们就可以创设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情景,要求学生以先学的知识---“1平方厘米”为单位来进行数学教科书、课桌的长和宽等大小测量和计算。学生在动手测量过程中自然就会发现这样的单位过小问题,而且以这样的单位测量次数还比较多,结果也不准确。正是这样的认知,他们在心理就形成了需要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进而去探索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这种由学生内心需要而引出的知识教学,既符合学生兴趣又能使教学顺水推舟,当测量物体的面积越来越大时,“平方米”也会被“衍生”出来。实践证明,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情景既可以打破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又能使学生动起来学习,而且在积极思考中还能助力思维快速发展,提升思维品质。

总之,在促进数学课堂达到“双主双优”效果过程中情景策略的实践应用无疑是最能助力的。当然,这需要我们执教者潜心研究创设方式,在激趣和诱思上做足文章,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主体性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年。

[2]刘映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情景策略实施的方法[J].学周刊2021年。


点击次数:26  发布日期:2023/11/4 19:47:2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