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付 渊
“媒介+”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四川省武胜县白羊小学校 付 渊
摘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媒介+”策略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是“五育合一”聚焦课堂实现高质量育人教改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媒介+”策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能快速点燃学生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法制意识形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等三方面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媒介+”策略 应用
随着国家对教育数字化贯彻实施的全面倡导,“班班通”项目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手段与课程教育相结合迎来了深度整合应用的春天。特别是以智能教学一体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助教优学提质效果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改革推动与育人高质量发展的“五育合一”课改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辅导工具,被形象地称为“媒介+”策略。而将其与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育人实施进行有机整合应用,既是对新媒介、新技术与新材料的一次有益的教学实践探索,也是对新观念、新方式的一次创新探研。这对于培养我们农村小学生的优良品格和提高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课堂应用“媒介+”,能快速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使之成为好之者甚至乐之者。而实现这种角色转变其前提就是点燃他们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活跃的,一旦强烈就能驱使学生“迫不得已”,从心理机制上产生“我要学”需求。这是我县在推动“五育合一”课改中为什么要把“活力”作为“三活课堂增智”创建高质量课堂理念其中一项的重要原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实现这种效果我们也常常将“媒介+”作为首选策略或者手段来进行,意在课始之际就得到“趣已生”的教学效果。用过现行部编教材的教师都清楚,目前我们手中的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含有大量插图是典型的绘本,里面编排了许多孩子们喜欢听到和喜欢看到的故事场景内容。但是,这些“并茂有加”的图、文却无法进行动态的展示,没有了优美声音的诱人,教材在生动性、趣味性和形象性上仍然与农村小学生形象直觉思维学习需求有所不同,不能更好地激发兴趣,更不能吸引学生专心入课互动。所以,在“三活”理念推进下我首先将“媒介+”作为了改善这一因素的实施路径,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智能教学一体机来作为激兴培趣效果的手段,将快速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我实现优教促学的开课目标。实践证明,这样实施既能让课堂在一开课之际就可把学生卷入到对话中又可以使他们主体性大放“我要学”的精彩,助教效果十分明显。
二、课堂应用“媒介+”,能促进学生法制意识形成
但凡是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培养的教科书,大都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培养这一方面的内容而少法制意识培养的编排。但今天,多种思潮渐生,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法制方面的意识。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到来无疑为法律走进课堂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带来了巨大契机,在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方面起到了更加有效的导思、导向作用。对于“法治”部分的授课,如果没有多媒体呈现一些现实场景资料,仅靠教师“裸口说”,即使反复叮嘱也不会换来良好效果。毕竟这样的内容是枯燥的。正确的方法就是要采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视觉化方法将现实中的生动案例搬进课堂,让学生在鲜活的例子中看到没有法制意识、观念所至的行为是多么的无奈和苦闷。在此期间,“媒介+”应用毫无疑问是最佳的支持手段,这样的视觉化实施不仅可以把同学们周围的有关道与法的事件(由于生活中的事件通常都是道德和法律结合的事件)展现在课堂上,而且还能助力学生提高认识法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好法制知识的必要性。这种直觉呈现的现实案例,既直接又真实,不待教师多讲,就可以让同学们在视见耳听中感受到“法治”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和有用性,可以生动而严肃地给学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课,让他们稚嫩的内心注入法制意识。
三、课堂应用“媒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道德实践能力是基于道德认知提高而不断提高的。其培养路径就是先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得到有效发展。不同环境中的人,道德认知是不同的。即使是坐在一个教室的小学生,由于家庭的不同其认知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所在学段、年龄、见识、家庭教育背景等因素作综合考虑,设计出切乎学生道德与法治现实的教学内容来展开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逐步提升他们道德认知,由此推动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和以及道德判断能力向高一层级发展。而课堂应用“媒介+”,无疑在这效果实现中起到了重要平台支撑作用,提供的数字化资源能很好地将其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指导学生对以往的经历过往和已有的知识记忆进行处理和转换,形成新的意识和新概念。这种培育实施,不仅有助于突破学生已有的认识和体验的限制,而且在优教中能实现生活化,能助力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因为课堂应用“媒介+”既能让所传达的信息得到很直观的传达,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信息,促进“问心”与“问理”的协调统一,从而让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学与用中得到了更好地发挥。
总之,在全面推进“五育合一”课改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媒介+”这一优教提效利器的作用,让我们自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实现高质量育人的过程中得到科技助教优学的支撑,能更好地发挥导思、导行作用,让学生在我们引领下做到行知结合,能积极稳妥地为他们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制意识的提高实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章利芳,“媒介+”策略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J].中小学电教,2019年。
[2]邹红青,“媒介+”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