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优教中的应用吴 娟

 “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优教中的应用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明德小学  吴娟

 

摘要:在优教目标达成上选择应用“媒体+”教学法是我们促进数学学科育人的最好实施。本文探讨了“媒体+”在小学数学优教应用中的优势、实践和注意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  媒体+”教学法  应用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多元文化格局的迅速形成。在教育教学方面,以“媒体+”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工具---“班班通”设备已经进入了寻常课堂主阵地,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时至“双减”推进的今日,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是广大数学工作者在探寻优教提质目标达成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职责。经过数年的信息科技应用能力再提升工程的学习与线下实践的尝试,多年的应用体验让我更加了解了以“媒体+”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手段在促进教学向高质量获得的过程中具有了不可比及的优势,尤其是将其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整合,其诸多优点更是增强了使用者的实际操作自信,使优教目标达成在时间上减少、在投入上减少、在提效上增加的效果明显增强。

一、“媒体+”在小学数学优教应用中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兴趣。通过图像、声音和动画的结合交互可以形成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的影响效果,在促进知觉选择时强调的兴奋性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从而提高他们兴趣。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其在促进知觉兴奋活跃方面更富有魅力和吸引力,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释放主体性。

(二)便于生活化。利用“媒体+”教学法就是充分发挥多媒体引进资源的集成功能优势,让课堂成为生活的缩影,使关于数学知识的提问融入到多媒体呈现的生活场景中。这样,学生在看视频、听解说的过程中就能受到场景影响而自发地思考相关问题。特别是导课中,总是生活化场景+提问的方式把学生思维引向到思考模式中。这既便于生活化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探究欲。

(三)提高记忆效果。利用“媒体+”教学法就是使多媒体各种视听效果发挥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以视听载体为记忆符号而进行建构。这样既减少了记忆的单一性又增强了知识的关联性,较强的刺激就不容易忘记。特别是借助直观的动画和图像,在加深对数学公式与运算法则的记忆与理解方面更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媒体+”在小学数学优教应用中的实践

(一)创设激趣情境。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应用”媒体+”教学法创设激趣情境是使这句话的教育意义变成现实的有效方法。由于“媒体+”这种教学方法应用所依据的设备具有声、光和形的综合表达能力,通过画面的滚动、闪烁和重复以及色彩的绚丽和声音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刺激不同的感觉器官,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奋,故而使学生在积极学上就有了强烈的主体性支持。虽然数学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易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枯燥之感,兴趣大减,但是,有了多媒体多种感官刺激,他们即使有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和自控能力差的年纪特点也会“倒戈”成为“我要学”的主体。因此,在促进小学数学走向优教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应用“媒体+”教学方法创设激趣情境,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和简明的讲解,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师讲生受”问题,通过优美的乐曲和适宜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增强他们长久关注的热情,并能以一种放松和愉悦的心态投入到课堂互动中,让学生在我们创设的激趣情境中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转变而发挥主体性。例如《圆的认识》教学,在其导入中以三个不同形态的车轮赛跑为例进行情境激趣,就可在一分钟的观看中使学生主体性大增。

(二)快速突破难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突破,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高质量效果的成败。应用“媒介+”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所接触的知识以形象的画面所替代,不需要更多的联想,有利于减少他们思考想象用时,使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得以快速化解。实践证明,应用媒介+”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单调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让学生能够直观感知甚至直接接受的图像符号,将静态的图像和文本转变成动态的优化视觉感知的感性素材,从而在情境中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明确、完备的形象,使他们认知从具体到抽象的跨越发展变得高效有收获。比如,在《钟表的认识》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大约几时”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很容易将“刚过几时”与“快到几时”搞混。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本就分不清分针和指针在哪里。所以,在教学实施前我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就制作了一个超大号的数字化时钟,教学时以此为工具进行难点突破,让学生目击时针和分针是如何进行联动表示相关概念的。当然,要让学生看清具体过程,除了界面要大之外,还可降低时针和分针走动的速度,让学生看清弄明 快到几时”中,时针不在“几时”上,而分针也不在“12”的位置。而“刚过几时”是时针已经走了“几时”而分针也越过了“12”这个位置。这样的实施显然形象直观,比教师自己制作的时钟教具或购买的时钟仪器来组织教学更能收到良好效果。因为这种数字化时钟表面的较大,清晰度高,可以更清晰地让学生看到时钟上的 快到几时”和“刚过几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从而解决了教学中难点实现了优教效果。

三、“媒体+”在小学数学优教应用中的注意

当然,我们在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现优教过程中不可质疑”媒体+”教学法在促进数学优教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要其应用不当带来的不当效果。任何都具双面性,再好的教学法也容易节外生枝。因此,发挥优势应用才是优教实现的最好做法。选择时机和应用时长也是应用注意中应该讲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洪祥,”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2021年。

[2]张才海,浅谈”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9年。


点击次数:14  发布日期:2023/10/30 9:37:2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