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建构主义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苟 锐

 

浅谈建构主义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

 

  

平昌中学实验学校

 

建构主义理论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和丰富,形成了全新的教学理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与交流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应该时刻要围绕这一新理念展开。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重要手段。

一、创设真实的情境

所谓真实的情境,就是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的场所和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光、形、色、声的特点,把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控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色彩丰富的画面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人仿佛进入真实的境地,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的某种意义。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媒体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的工具,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去发现真理和探索真理。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时,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天文知识,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的纪录片;学习《挖荠菜》一文时,可引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认识并采集野菜,还可请老人讲述苦难的过去,让学生进行今昔对比,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

二、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学习者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单纯去吸收课本上的或教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概念或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要精讲,加强个别辅导,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文中人物,通过自亲行动的参与来理解和掌握文章传达的寓意,并获得对人物新的认识。这种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学习活动比单纯去吸收课本上的或教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更加生动有效。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交互讨论环境

学生在“会话交流”中要不断肯定、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实现自我构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的、真切的喜爱之情。这种爱又是理智的,它既具有父母对子女的爱心,但又不存在偏爱与溺爱;不存在迁就和姑息。在平时,我注意挖掘学生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选择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尽量用谈心、交换意见,鼓励改正的方式代替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观念,让每一位学生爱学乐学。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

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教师应该处理好教师的角色和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已经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传统师者总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自然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下尊卑的关系。

教师应该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要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学生思维的差异、特点、方法和过程,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疑难时,除了可以要求教师帮助外,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会话商讨,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表述观点,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要整个学习群体相互学习来共同完成。如前面讲到的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教师在呈现课堂基本情境、学生随时机进入学习后,为了对学生思维发展进行训练,教师就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交互讨论环境,分小组协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把寓言理解、深化、创新,不断肯定、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自我构建,使学习在群体交互中共同完成。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虽很丰富,但其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能力。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教材,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为学生感受情境、探索发现、验证假设、建构意义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及基本内涵,这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基础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让学生自己把握着自己的教育,创造他们自己的知识,用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达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点击次数:11  发布日期:2023/10/30 9:35:2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