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实践探索 ——以岳池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保护为例寇太虎

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实践探索

-------以岳池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保护为例

寇太虎

四川省岳池县文化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代代传承,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非遗文化见证历史变迁,折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浩浩史籍之外的另一种历史,是珍贵的文化基因,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文化类事业单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非遗保护上占据独特优势。本文将以岳池县文化馆为例分析其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岳池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分布于民间,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基因且代代传承,不断衍化。它来源于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物质需要,追随时代不断创新发展,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自信背后的无形力量,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于乡野中,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乡村年轻人的流失,很多传统文化逐渐脱离主体舞台,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的生存文化空间式微,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失传和断代,这样的背景下非遗的保护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非遗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环境变迁和思维变化

非遗传承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传承环境的巨大裂变,这种变化是历史潮流的不断滚动前进势不可挡、不可逆非遗文化只能不断寻求适应,作出相应调整与改变。城镇崛起、村庄空心化、中青年外出务工对非遗传承形成了挑战。

以岳池县为例,其处于四川东部,华蓥山西麓,内有渠江、嘉陵江流经,早先主要交通渠道便是土公路和水路,其自身人文环境稳固,相应地文化传承的环境也是较为稳定,但是近年随着基础设施交通建设的进程加快,县道得到修缮,高速公路也快速完善,沪蓉高速、兰海高速、兰渝铁路、国道318线等贯穿全境。乡村的人们渐渐走出大山,现代技术、新兴传媒,统统涌入这个小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变化。物质生活上现代砖瓦房代替穿斗结构土木房许多居民选择建洋楼,别墅,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相对空心化,没有人愿意留在乡村过着小农生活,那么曾经伴生于小农生活的生活态民俗也就不复存在,传承主体也后继缺人

非遗文化活动是顺应人们生产生活实践而产生。早些年,岳池县以农业为主,打工潮并没有兴起,人们进行着单纯的农业生产生活,生活简单偶尔寻找一点娱乐消遣。岳池清音,岳池盘子便在坝头乡间产生,两者都清丽朴实,为农耕生活点缀放松。打工潮兴起后,对利益效率的追求改变了年年如一日的农村生活模式。人们变得忙碌而理性,以农业生活生产模式为主要描述对象的传统曲艺已不符合人们审美,逐渐被流行歌曲替代。

 

 

(二)非遗背后风俗流失

伴随着环境变化和思维方式改变,一些传统风俗也在逐渐改变或面临消散,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许多清楚古老风俗的人已经去世或垂垂老矣,加之很多风俗都是口口相传并没有文字资料记载,想要复原非遗文化背后的风俗难度加大。如岳池渠江船工号子背后的船运活动早已不在,从事拉船的人也年迈,许多号子已经记忆不清,想要复原难度很大,就算复原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也不复以前,因而船工号子的精神基础和内涵大大弱化。同样以岳池曲剧为例,早前曲剧兴起发展的现实条件为繁荣群居的乡镇,其为人们重复的农田生活增添色彩,然而如今的乡镇不复以前,这样的现实环境的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活化传承不足

目前岳池县非遗文化还是以国家政策支持为主,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效率很低,在市场竞争中吸引力不足,因而很多民间艺人靠非遗文化活动很难维持生计,非遗传承人也很难寻找。目前岳池活化较好的为岳池米粉,因为其为手工艺类别,可以完全融入百姓生活,且有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像岳池曲剧这类的传承人都为中老年,他们也并不以表演曲剧为生,曲剧是他们忙碌生活的一点爱好。岳池被单戏,岳池盘子等传承人同样有如此的情况,由于经济效益低,传承人无法完全投入到非遗文化项目当中。

(四)传承保护手段不充分

目前岳池文化馆利用了报社媒体、活动开展、展板、文化节等多种方式来呈现非遗文化项目,但这些方式受众小,宣传能力不足,互联网途径的传承方式虽有利用但挖掘不充分,抖音等自媒体视频软件虽有呈现,但大多为私人账号,为一些节目片段,并没有详实的介绍项目内容内涵,激不起观众的兴趣。

岳池境内的平面媒体如展板、文化墙等虽有但极少,其他公共场所很难见到非遗相关内容,总而言之,非遗传承虽有作为,却收效小,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形成有关非遗传承的概念和记忆。 

 

非遗传承保护的实践策略

(一) 梳理非遗谱系

“非遗”文化是一种综合传承文化,它融文学、音乐、体育、商业、历史为一体。展示非遗文化免不了对其溯源,展示其古老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非遗知识体系完善的必需也是挖掘地方文化历史的必需。从完善的文化传承体系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地方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爱乡情怀,找到家乡的根,寻找到精神世界的归宿。

岳池县的非遗项目渠江号子”为例。渠江船工号子起源于东汉时期,当时中原汉人南迁,渠江流域人口激增,大片土地得到开垦,农业经济发展迅猛,造成渠江船运繁忙规模渐大。据宋代郑刚在《司耕亭记》中写到“率破竹为百丈(指纤绳),有力者十百为群(指纤夫),背负而引滩,陆水急号呼(指号子)相应,却力不得前”,细致描绘出当时船工的劳动场景。明清时期,沿岸兴建的肖溪水码头、三汇白塔、广安白塔等文物古迹,无不揭示出渠江流域当时兴旺的船运贸易。岳池县志(道光庚戌版)记载“罗渡溪者,邑东南行人要津也,不数里而遥有滩焉,名䂮,其津要亦如之。当夏秋之际,通、巴、蓬、渠诸水,怒涛于此,岸阔波横,厉揭皆废,不有舟子,讵能飞渡乎”,生动描述了渠江船工拼搏奋发的劳动场景。1958年成立地方国营岳池县航运公司,航线拉长,上至达县、下达重庆、汉口、上海,船只增多,航运达到兴盛,在这时期创作出了大量内容、曲调丰富的船工号子,如岳池县志上记载的《嘉陵江中石滩险》《渠江沙积二郎滩》等。一首首号子讲述急流勇进、不屈不挠、拼搏奋进的船工精神,又侧面放映了沿岸的城市发展和江边百姓的生活状况,历史底蕴深厚,富有人文气息,是激起人们缅怀历史爱国爱家乡的重要载体。

(二)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

近几年,岳池县文化馆和县内学校联合开展“非遗进校园”传承工作,许亮、朱世秋等一批优秀民间艺人定期在学校上课,传授清音,金钱板等民间曲艺文化。让孩子从小了解该地的传统文化,对本地非遗形成原始记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故土情节,增强爱国爱家意识和从小培养文化自信。为了使进校园成为常态化工作,文化馆和上级部门联合制定了工作计划,严格要求艺人备课授课,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艺术门类的特点编写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稿。这样的课堂带给民间艺人的不仅有责任感,还有使命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

(三)流动活化展演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文化馆的非遗展演以前多集中在县城乡镇,对一些偏远的村落很难惠及到,随着乡村公路的修建,岳池文化馆已经把节目带到了偏远的村落。每个暑假和过年时节,是他们文化下乡的重要时候,文艺演员冒着酷暑和严寒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各尽其力。同时还科学利用多媒体,进行网上呈现,将非遗作为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流动展演可以有效提高偏远地区民众接触非遗文化的机会,这也是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流动演出则需要较为固定的演出团队和演出机制有足够的资金,这方面文化馆具有先天优势同时文化馆最直接接触非遗文化,能将文化很好表达,避免表演过于商业化。

(四)原创非遗作品

在近几年的文艺创作中,岳池县文化馆越来越有自己的特色,在方向上做出了根本改变,根据自身文化土壤创作优秀作品。先后创作了岳池清音《米香粉香》、《小姑出嫁》,原创快板等。岳池清音已经是国家级清音比赛中的常客,且获得过曲艺牡丹奖。同时岳池清音也经常在省内外参加交流演出。岳池本地政府已经看到了岳池非遗文化中的巨大价值,在原创方面加大了努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国家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文化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等措施,做好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以便能完成时代与国家所赋予的任务,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得

以充分发挥,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梁也.论新时代文化创新的实现机理——学习习近 平关于文化创新的重要论述[J],湖湘论坛,2019,32(06):139- 146.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6(02):138-145.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4]出版者不详.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C].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2003(08):13-15

 

 


点击次数:18  发布日期:2023/8/28 13:48:1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