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方法王欣岚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方法

 

王欣岚

(四川省南江中学)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下困难:教师的情绪感染,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的学习辛苦、紧张、竞争激烈,再加上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自身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常常会出现对立消极的情绪;学生已有的内敛、闭塞、依赖、只求稳准不求冒险的性格;有些学生只会按照老师、家长的命令、指示行动,要让他(她)自己开展活动,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歌德说过:“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就如同投在学生心田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进而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地探索下去,自己找出答案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一些做法: “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问”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选择、安排一个与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错”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障”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变”“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了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味” 一堂数学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三、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四、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

五、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又一有效措施。竞赛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动力,当他和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相结合时,可以很快转化为个人的内部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比没有竞赛好。集体之间的竞赛比个人之间的竞赛好,优秀生和差生在竞赛的条件下心理状态有明显的差异。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适当开展竞赛活动,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学校的特点出发,注意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形式,竞赛后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必要的帮助,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多搞竞赛活动。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六、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点击次数:27  发布日期:2023/8/28 13:43:2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