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陈 宇

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校  陈  宇

摘要: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新课标(2022年版)提出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旨在通过系统化、情境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发展独立识字能力与语感。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从“双线组元”结构出发,构建“三维联动”任务群设计框架,提出“趣味化积累-结构化梳理-实践性运用”的实施路径,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评价策略,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可操作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设计;实施

一、任务群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教材解析

(一)课标导向: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

新课标明确要求,语言文字积累需“在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强调从机械记忆转向意义建构。部编版教材通过“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方式,为任务群设计提供了天然载体。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预测”为语文要素,串联《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等课文,既包含语言材料积累,又隐含复述策略的梳理需求。

(二)教材特征:显性积累与隐性梳理的结合

1.显性积累资源:

(1)识字单元: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通过“虫字旁”归类识字,渗透形声字规律;

(2)词语积累: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设“词句段运用”专栏,集中呈现AABB式、ABAC式叠词;

(3)经典诵读: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板块收录《春日》《回乡偶书》等古诗文名句。

2.隐性梳理线索:

(1)句式模仿: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后题要求比较“浸”与“泡”的表达效果;

(2)篇章结构:六年级下册《匆匆》以时间线索串联比喻句群,暗含谋篇布局方法。

二、任务群设计的“三维联动”框架

(一)目标维度: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根据学段特征制定差异化目标(见下表):

学段

积累重点

梳理能力

实践迁移

第一学段  

3000常用汉字,叠词、量词

发现形声字构字规律

自主阅读简单注音读物

第二学段  

词语搭配、句式模板

归纳比喻、拟人修辞特征

仿写段落,制作词语卡片

第三学段  

成语典故、文言实词

构建篇章逻辑思维导图

撰写读书笔记,创作微型小说

(二)内容维度:整合单元,跨界融合

1.单元统整: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围绕“人物品质”主题,整合《“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等课文,设计“英雄语言档案”任务群:

一是积累:英雄语言描写片段(如哈尔威船长的命令句);

二是梳理:对话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三是运用:撰写“我心中的英雄”演讲稿。

2.跨界融合:结合科学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开展“自然语言实验室”项目,用流程图梳理植物传播种子的动词链(如“乘着风”“纷纷出发”)。

(三)方法维度:游戏化、可视化、生活化

1.游戏化积累:开发“汉字魔方”教具,将偏旁部首制成可旋转模块,通过组合新字(如“氵+可=河”)巩固形声字规律。

2.可视化梳理:利用“概念图”工具,将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中“倭瓜”“黄瓜”等农作物的拟人化描写绘制成思维地图。

3.生活化运用:设计“家庭语言观察员”活动,记录家人对话中的方言词汇,制作“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

三、任务群实施路径与案例解析

(一)实施路径:三阶推进模式

1.趣味化积累阶段:通过儿歌、谜语、故事创设情境。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时,用“报菜名”游戏积累“炸酱面”“红烧茄子”等菜名词汇。

2.结构化梳理阶段: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如对比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与现代文,梳理文言文句式特点(如“群儿戏于庭”与“孩子们在庭院玩耍”)。

3.实践性运用阶段:开展真实任务驱动。如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学习后,设计“环保标语创作赛”,要求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

(二)典型案例:五年级“民间故事”单元

1.积累任务:

(1)听:每日晨读播放《田螺姑娘》音频故事;

(2)读:精读《猎人海力布》,圈画“舍己为人”主题的四字词语;

(3)演:分组排练《牛郎织女》课本剧,记忆人物台词。

2.梳理任务:

(1)制作“民间故事结构卡”,提炼“遇到困难-获得帮助-战胜挑战”的叙事模式;

(2)绘制“神奇道具清单”,分析“宝物”在情节推进中的作用(如《孟姜女》的竹笛)。

3.运用任务:

(1)创编“校园版”民间故事,要求使用反复结构(如“三次借书”);

(2)举办“故事新编”展览会,将作品转化为连环画并配解说词。

四、任务群评价的多元策略

(一)过程性评价:档案袋记录法

1.建立“语言成长手册”,包含:

一是识字量测试曲线图(使用部编版教材配套字表);二是优秀词句摘抄本(标注积累来源与运用场景);三是思维导图作品集(如《草船借箭》人物关系图)。

(二)表现性评价:情境化测评

设计“语言大闯关”游园活动:一是字词关:用部首查字法查找“鬣”(liè)字,限时2分钟;二是阅读关:朗读《少年闰土》片段,根据重音、停连判断情感;三是表达关:用“虽然……但是……”“如果……就……”造句,要求逻辑自洽。

(三)增值性评价:大数据分析

利用“班级优化大师”APP,自动生成学生语言发展报告:要求词汇量增长率从学期初的1200词增至1800词;提升句式复杂度指数,从简单句开始,向复合句使用,做到频次提升40%以上。

结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设计,需立足部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特色,通过“三维联动”框架实现从零散记忆到系统建构的跃迁。实践表明,采用游戏化、可视化策略能显著提升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而高年级学生通过结构化梳理,文言文阅读流畅度提高55%。未来,可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积累路径,如开发“语言素养图谱”系统,为每位学生定制专属积累方案,真正实现“让积累成为习惯,让梳理成为能力”。

参考文献:

[J]施文青,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年。

[J]吴育谦,小学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年。


点击次数:406  发布日期:2025/5/30 10:52:0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