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优教提效的实施之匙陈 欣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优教提效的实施之匙

 

四川省岳池县九龙小学校  陈欣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优教提效的实施之匙在“双主双优”课改推进中是异常丰富的。作为一线教师要注重精选细择,使择选的实施之题能真正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互动教学法和激励教学法这四种实施之匙。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优教提效  实施之匙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市的“双主双优”新课改工作推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论是实施之匙还是理论成果都有不小的收获。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育德育智双任并担的学科在教学实施上也随之发生了方法和质量的变化。我们知道,这项新课改虽然倡导是“双主”,但重点是学生的主体性;虽然是为了优教,但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通过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来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形成知情意行的统一。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学业成就及对书籍的掌握程度,都与老师自身的授课方法密切相关。故而,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研实施之匙,以使我们自担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在育人上实现优教提效之预期。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老师在课堂上是绝对的主宰者。特别是以“填鸭式”授课为主的课堂更把这种角色演绎得异常逼真。学生只能被动听和记,很少有互动的机会,更不会去主动思考。时间久之,他们的学习热情持续减低,完全形成一种“被灌”“被塞”的“受教育者”。然而,“班班通”全面实现,以智能教学一体机为代表的现代技术进课堂成为了教师优教提效的首选之匙。这种匙又叫多媒体教学法。的确,多媒体教学法的实施带给课堂的不仅是图文影像的并茂,还有动画和情境,还可以让生活之水注入到课堂上来为优教在内容上实现拓展。这样效果的实现最终直接指向学生主体地位的激发,因为其呈现的视听盛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内驱中成为有较强主体性的好之者。例如,《让家更美好》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的主体性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如何学”的微视频,让学生在学法引导中去探究课文内容,去展开探究家庭结构、沟通方式和家庭氛围的具体内涵。通过这一系列的让学生在微视频的引导下的自主探究学而实现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美德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的授课,教师一般都会根据教材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教什么”和“怎么教”,往往没有备学情这一步,故而在展开中很少顾及到学生如何学以及有什么效果的问题。正因如此,整体效果不如人意,而且学生倍感无聊,兴趣也随教师的讲解慢慢减弱。失去了兴趣再来教,即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也换不来学生的积极学。而在“双主双优”课改下我们不能再蹈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而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教学展开中增强“我要学”兴趣,让他们在文本接触与品德建构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达到优教提效效果。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的课堂中我就创造一种生活化趣味情境,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自由地与法律接触进行生活实践的想象活动平台,从而让学生更有动力的去探究学习教材上的几个“活动”。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从生活案例中去接触“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既利于他们主体性在探索中完全释放,也利于启思诱思,让德育课程回到生活中,更加接近现实。而且,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自愿将自己的道德修养进行建构内化,从生活的实用中不断转变观点,形成正确的认知,并逐渐爱上这门课。

三、运用互动教学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优教,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强烈的主体性并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以前,课堂授课虽然也有教师的慷慨激昂,但他的教学语言没有激励性,无法调动学生兴趣,有的还会昏昏欲睡。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老师们只是把重点放在了他们所教授的课程上,而忽视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这一现实,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导致学生课堂教学相离。而如今“双主”互动更是优化了学生学习过程,特别是互动教学法的运用更把学生主体性有效调动起来了。可以说,是很具教学意义的实施之匙。而且,这样的实施之匙改变了过去的“我教你听”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参加。在课堂上就出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以及生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探讨的多个画面。而且同学们还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例如,在教学《遵守规则》的课堂上我们就可实施互动教学之匙,这样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地学习巩固。除了这样好的效果实现外还能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增强优学效果。

四、运用激励教学法促进学生道德的主动实践

道德与法治教学优教提效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背记更多的知识,而是要把这些知识化为知情意行的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积极道德实践有充足机会。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被动,不敢参与。为了让这些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道德实践中来我们就可运用激励教学法,让学生在这种实施之匙展开中有信心,能勇敢地进行实践和判断。实践中,为了使这种教法更有效,还可配合情境法、生活法和课本剧表演法等进行,这样更能优教提效。

总之,在全面推进“双主双优”课改工作中要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良好育人有效性我们就要精选实施之匙,使优教优学更合乎学生实际,能化抽象与枯燥,增强师生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主体性在道德与法治学与用的实践中变成核心素养发展的最优支撑。

参考文献:

[1]夏雪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究[J].中小学教育,2021年。

[2]郑东平,多措并举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高[J].学周刊,2022年。


点击次数:27  发布日期:2023/8/28 13:42:0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