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媒体+”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王晓霞

“媒体+”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  王晓霞

摘要: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体+”策略与数学优教优学效果实现的整合是教育数字化推进的必然。本文探讨了“媒体+”策略在数学教学应用中带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资源、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三种效果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媒体+”策略  应用

“媒体+”策略走进校园,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追求高质量育人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初中数学作为一个人综合发展的奠基平台提高教学质量也必然是其担当者的应有追求。而“媒体+”策略与之相结合在这倡导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自然也是常态之举。然而,在目前的使用状况下,却出现了一些教师过度使用甚至“机灌”等滥用的情况,这非但没有起到优教提效作用还导致了“媒体+”的偏颇认知的出现以及课堂教学的异化,让学生变得懒散,知觉选择主动性降低。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媒体+”策略的优势去助力课堂高效育人的实现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就是要“克弊扬长”,使它的优点在为优教提效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一、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我要学”主体 

被称之为最好老师的“兴趣”是人的一种精神素质,它既是一个人积极参与而获得成就的内部驱动器,又是一个人克服困难、不畏惧压力的非智力支撑。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变成“我要学”主体。所以,要想在数学课堂上获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强化兴趣培养。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易枯燥的课程,抽象性和逻辑性是这门课程易无味的根源。要让学生对之有兴趣,就必须在此方面下大“化”力气,去掉这“二性”,让学生在化抽象、去逻辑的接触中轻松学数学。能实现这样效果的方法或者手段,就非“媒体+”策略莫属,只有科学运用其强大的整合和交互功能优势,发挥声、形、画等直观刺激作用来激发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新学的东西有更多的关注和需求,从而使之发生兴趣,变成“我要学”主体。当学生处于这种状态,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得到学生人脉支持而将互动对话推向更有意义的新台阶,进而让课堂上的讲解变得更直观、更清晰、更有吸引力,这样不但让他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活跃和轻松,还让他们对新学的东西有了更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比如,在讲授《二次函数图像》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对y=ax2y=ax2+k、y=a (x-h)2+k这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有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就可采取“媒体+”策略来实施。传统做法是要一一画出这些图形来对比,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也不高。但是在今天,有了多媒体课件支撑,我们可以从预先设定好的课件中将其呈现出来,并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解析。这样实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让学生有目标地选择较多的函数图像去归纳总结其变化规律,找出相关性质。这就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深化了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体会到了知识被理解、接受和消化的快乐体验感,真正起到了既优教又优学效果。

二、能优化课堂教学实施,让“活用资源”成为了现实

活用资源助力优教提效是教师睿智的体现。新课改倡导资源活用。随着教育数学化的推进,“媒体+”策略的广泛应用也让很多教师对“资源”一词有了拓展性认识,其有“软”“硬”之分,多媒体设备比如互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电视机、智慧教学一体机、智慧黑板等都可以作为一种助教优学的资源来应用,被称为“硬件资源”。而超文本、图像、课件、微课、课例等一些数字化的资源则称为“软件资源”。这些资源往往保存在“软体”或者互联网上,需要者可通过软件下载的方法穿越“信息高速公路”来获得。在教育数字化的倡导中,这两种资源都要求教师做到“活用”。实践证明,通过这些资源的灵活应用不仅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主动接受中获取到更多信息和知识,达到最优效果。例如,《全等三角形》一课,其教学可用的数字化资源在互联网上可用“种类繁多”来概括,而且浏览便捷,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互动性。教学时我们可以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选择出发点,以便于教学重难点突破以及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结构对该知识的快速建构为基础,对其进行科学地取舍。再通过合理的设计,这样就可以选择出一种种与我们教师教与学生学相适应的优秀资源来。值得注意的是,在实现“资源活用”过程中应注重甄别,毕竟良莠不齐是互联网资源永远都存在的问题。

三、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使优教增质得以实现

而在传统的教学实施中,尤其是我们所教授的数学,因为板书较多,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展开教师占用了课堂大量的学习时间,不仅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又使得课堂所授信息有限,学生只能获得较少收获。但是,利用“媒体+”策略实施,不仅可以将板演的内容直接呈现,而且图形绘制不费时,降低了重复次数。这样我们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新信息的课堂融入,或者是进行技能的巩固。这样就将有助于扩大课堂知识授与量或者能力训练的拓展性,改善育人路径和质量,实现“双减”政策倡导的优教增质要求。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体+”策略对初中数学优教优学效果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高度认识其作用,利用它的优点,改进它的缺点,让它更好地为创造有效的课堂环境和提升育人质量而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在“三有”上继续努力,要有一个新的观念,要有一个“媒体+”策略教学应用的实施计划,要有专业的内在修养,以增强自己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媒体+”策略应用的操作控制能力,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德荣,“媒体+”策略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1年。

[2]傅有常,“媒体+”策略与课程整合的有效路径[J].中小学教育,2019年。


点击次数:24  发布日期:2023/8/28 13:39:4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