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之匙马智慧

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之匙

四川省简阳市射洪坝水东小学  马智慧

 

 

摘要:小学数学提升教学有效性从来都不是“满堂讲”能实现的,而是多措并举思想指导下的灵活实施。本文探讨了创新预设、改进手段、直观教学等三种提升之匙。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提升之匙

提高教学有效性以实现提效提质是“双减行动”的重要追求,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天天为之努力的事业目标。但从众多探索实践来看,教学还是在高耗低效的路径上反复出现。这就意味着提效提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径要走,还有待于我们一线教师进一步努力去尝试探索。小学数学作为奠基教育要实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预期---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理想变成现实,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探寻真正有效的实践方法以践之,才能法到效来,实现我们提升教学有效性以更好的效果育人的教学初衷。

一、深钻教材、创新预设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前提

预则立。而教学一定是一项“不预则废”的活动。没有把功夫花在课前就想收获高效教学只能是不现实。多年实践告诉我们,精心备课就是要精心预设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只有做到精心才无疑是实现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必要前提。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我们首先就要深钻教材,把教材吃透。这个过程是解决“教什么”的过程。而创新预设就是要将教学目标划分为教学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学生能力发展目标两个层次。课程目标指的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要实现的目标,它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而提出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目标,其中项目众多,但是以一个整体作为推进的目标。而发展目标也就是在课堂教学展开时应达成的实施目的,它比课程和教材所要求的目的更高。根据目标来进行“教什么”和“怎么教”来进行统领而组织实施。如果将自己要教的东西就没有弄清来龙去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怎么能建构学生认知,又怎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在深钻教材这个点上下力气。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在认知中的先后关系我们展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起点教学才具有真正的教学意义。为此,我们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就要找到我们通过这节课教学的所要达到的目标,并由目标来决定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将知识呈现与生活背景巧设在教学各个流程中,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在巧妙中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引入新知,合理设计实践练习。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有效性得到提升。

二、灵活方法,改进手段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关键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一方参与的效率低或无效,都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若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积极参与的主体性,则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主体作用我们就必须注重激趣。而且激趣手段还要灵活化、过程化,做到时时激趣。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互动更具有扎实的兴趣基础。而新课标提出,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波动和按照认识的规则创造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使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最高点,即成为最活跃状态。这就要求老师们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做法灵活,比如:在《圆面积计算》这课上,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首先讲解圆的应用,鼓励同学们在老师设计的“问题串”引导下自己动手,自己摸索推理。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圆面积公式:①将一圈沿着一条线切开平分为几块,看一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图形,什么图形?②所拼贴的图形如果是一个长方形,请思考其长和宽与最初的那个圆形有什么联系?③猜一猜圆面积该如何计算?④操作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不懂?小组交流形成结论。通过这个“问题串”导学,不仅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开阔的思考空间还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探讨交流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既方法灵活又非常有效,是我们“优教”不可缺的做法。

三、运用智能,直观教学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手段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部落实以及智慧教育创建的兴起,以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为核心的智能化手段成功入驻课堂,与学科教学结缘整合。小学数学的抽象性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形象直观进行化解。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认识》这个很抽象的内容时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来化解其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均分”和“几分之一”。如果运用传统“纯口讲”方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平均分”以及从平均分的几份中抽取一份的表示方法,也就是难以建立“几分之一”的感性认知。但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涂色表示其中一部分我们就可以在一体机大屏上引导学生如何表示1/2,经过这样两三次直观示范,“平均分”“几分之一”的概念就渐进学生脑中。这样形成的感性认知就会在多次实践中渐渐固化下来,变成稳定的理解认知。接着,我们再通过一体机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强化,只要几个对比题就可让学生认识到“几分之一”表达的前提必须是“平均分”。没有以此作基础,其采用分类表示都是错误的。

在追寻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之匙的新课改推进中,我们要知道教育是一种具有清晰目标的认识行为,它的有效性是所有老师共同参与所追求的的集中点。不管我们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创造高效育人课堂始终是我们老师的不懈的目标。在新的课程观念的指引下以及“优教优学”理念指引下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性作文章而实现课堂实效性真正提升,以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郑晓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探寻[J].素质教育,2020年。

[2]李长林,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9年。


点击次数:20  发布日期:2023/8/28 11:57:3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