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宁 利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湖南省衡阳县英南学校 宁 利
摘要:有效的实施策略应能体现出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参与学习、达成课堂学习目标等等。
关键词:英语;课堂;有效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阶段性。不管处在哪个阶段的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阵地都在课堂。课堂教学能否高效,主要在于教师是否采用有效的实施策略。针对不同的课型,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应有所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总之,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需结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灵活运用,而不是死搬硬套的去模仿。课后,我们还应该及时反思总结出本节课的优缺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有效实施策略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程感兴趣,那么他就会乐意去学、主动去学。怎样做才能激发出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们教师要做的是:把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尤其在孩子最开始接触英语的课堂中要得以体现。例如,三年级学生在最开始上英语课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对新鲜未知的学科总是充满了期待,都想在这新的学科知识海洋里大显身手,畅游一翻。如果此时让他们尝到了英语学习的甜头,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快乐,兴趣自然而然便被激发了出来。反之,如果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觉得英语枯燥、无趣、难学,原本已点燃的期待之火苗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浇灭,甚至在心里留下阴影,更严重的可能对英语产生抵触情绪。在之后漫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这样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无疑是痛苦的。那么,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以用到哪些策略呢?游戏,歌谣,讲故事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说到英语课堂中的游戏,要设计容易玩耍,还要把要学的知识融入其中。比如希沃白板中”趣味竞赛”,用两人比赛形式检查学习效果,再配上激昂的背景音乐,学生往往可以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玩后还回味无穷。当然,除了利用多媒体设计游戏,还可以把孩子平常玩的游戏用到课堂中来。比如开火车、接龙也能让学生乐意玩、乐意学。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体验,而歌谣则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所以,大多孩子在腹中便接触到了音乐。在长期的音乐熏陶之下,学生对乐曲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在英语课堂中,适时播放、学唱英文歌谣能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孩子们对故事也有着天生的偏爱,曲折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情往往能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适当配一些肢体语言,用英文演讲故事,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复述故事,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良策。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好习惯成就大未来。”想要学生学好英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英语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的好习惯。如上课专心听讲、敢于开口表达、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参加各项课堂活动等。上课专心听讲要求学生听课时做到全神贯注,不能分心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并长期如此。这一习惯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在“听说”上,尤其是“说”,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对话、表演,都要求学生敢于开口表达。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与同学、与教师用所学到的英语去尝试对话。“说”得越多,学生就越有信心,也就越敢于开口去表达。除了会听会说,会做笔记也很重要,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认真做好笔记要求书写工整、清楚明了、正确无误。这样做能方便学生后期复习。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好习惯,还要培养学生课后学习的好习惯,比如每天坚持听录音、朗读、背诵、记忆等。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在课堂学习中得以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在情境中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义建构和学会学习成长的过程。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分组学习或合作探究。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来安排,应在课前完成,而不是在课中临时随机分组。任务也要明确到人,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地主人,有明确的事情可做,有清晰的指令可以去执行。其次,小组与小组进行竞赛,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四、及时评价,适时奖励
不做评价、不谈效果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没有多大价值的。就像农民伯伯只管耕种而不谈收获,就无法体现出耕种的意义或价值。众所周知,最开始出现的耕种是为了收获粮食以果腹充饥。直至现在,耕种的这种主要价值一直都未曾改变。教学亦是如此,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如果只谈教师的教,而不管学生学得怎样,那么教的价值何在?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
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与否?我们需要借助一种合适的评价机制来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果。根据目标检测的需要,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灵活地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式来进行检测。比如,在进行英语单元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来进行评价。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常常会用到提问、表扬、作业点评等方法,要使这些常用的方法起到形成性的功能,教师应该怎样做呢?例如,形成性评价要体现一个问题达到形成性的目的,教师必须知道学生是如何理解的。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正确的、不正确的、不完整的、没有回答的。要想使提问走向对话,教师应该这样去探查,如:学生的回答为不正确时,教师就需要去探查答案背后的思维过程,可以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样说吗”、“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想到那个答案的吗”。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教师则可以问“你还能想到什么?”只有当教师理解了学生答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层次,才能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调整,或做进一步的讨论,并做出回应,由此才能形成师生对话,起到评价的作用。
除了及时评价,教师还要适时奖励。对学生进行奖励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他们完成良好行为的内化。很多时候,学生为了奖励才表现好或取得好成绩,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应该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内在价值。什么时候使用奖励为最佳时期?孩子常常会根据短期的可预见的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学生表现良好时,为了强化这种行为,教师可以给予奖励;在培养学生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有必要在学生每次表现出好习惯时给予奖励。一旦他们养成了这个习惯,就可以变每次奖励为间或奖励,以鼓励他们把好习惯保持下去。奖励分物质奖励和非物质奖励。我们可以尝试多种奖励方式交替使用,并不断创新。比如:得到教师的大拇指贴纸或棒棒糖;教会全班同学唱自己最喜爱的歌曲;跟自己的一个朋友多休息几分钟;教师给家长打报喜电话;在黑板上作画;选择这周的值日内容;为班级设计一个宣传专栏等。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实施的策略非常多,但能否有效,主要还得看是否适合学生。教无定法,合适的才是有效的。教师应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学情,选择合适的、有效的、可行的策略来进行教学,从而让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