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何小明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甘肃省华亭市第三中学      何小明       

  :学习、人际关系和青春期问题是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从农村地区初中的实际出发,提高认识,从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入手,有的放矢,长抓不懈。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成因对策
   一、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离家出走、自伤或伤人现象。经过几年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以下成因: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间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习的压力、青春期的烦恼等。

(一)、社会因素
   由于国情的影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多数孩子成为了独生子女,孩子之间缺少了童年的玩伴;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溺爱等不良教育方式又是形成孩子不良品质的原因。加之,农村经济单一,好多父母都外出务工,对孩子缺少了爱的教育。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导致孩子们自小就面临社会压力很大。  

(二)、家庭因素
    多数农村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更何况许多孩子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现代离异家庭增多,家长为了生活奔波,对孩子自小就缺失爱的教育
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他们不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使孩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学习的压力
     国家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教育改革,但最终的评价机制、选拔机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就在客观上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初三学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

、青春期的烦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青春期有普遍提前的现象。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成长步伐。我们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还没有提前跟上孩子的成长。这就使得他们虽有青春期的萌动,但是却得不到社会、家庭、学校的正确指导,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早恋或非正常交往,导致心理疾病。

(五)、网络的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在增长学生的见识,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管理的不完善,非法的不良的网站、网吧林立,一些肮脏的性、暴力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据有关调查,不良网络、网吧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杀手"。手机则成为毒害青少年罪魁祸首这对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祸根。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惧学、意志薄弱,不能承受挫折与困难,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出现了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心理知识教育,心理训练和心理影响等途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予以启发帮助,以增进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发其潜在的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情感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那麽,怎样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对策略

(一)加强教改,提高学生心理 健康品质。

学校应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简单的心理保健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改善心理认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力活跃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消除学习心理障碍。注意对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对后进生的感情投资,从行动上直接关心爱护后进生,善于发现闪光点,保护积极性,多表扬,多鼓励。这些都是对学生有效的心理教育。

、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不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家庭。学生的发展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因而,我们学校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将心理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建立家长与学生同时接受教育的策略,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意识,搭建家校共建平台。

、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教师要用“放大境”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以此作为他们自尊自信的支点,从而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

    总之,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次数:48  发布日期:2023/6/29 11:19:4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