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辅导微探之情绪调适张 静
青春期心理辅导微探之情绪调适
甘肃省华亭市第三中学 张 静
一、情绪的三种理论
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在心理学史上,存在三种主要的情绪理论:
1.情绪的神经系统理论.这一理论包括情绪的外周神经系统理论和中枢神经系统理论
外周神经系统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即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即先有有机体的生理变而后有情绪.所以从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
中枢神经系统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中枢是丘脑,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宫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并由植物性神务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2.情绪的认知理论
这种理论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同一刺激情景对它的评价不同就会产生同的情绪反应。
3.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伊扎德的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二、情绪的作用
1.情绪对个体的行为具有激发作用
情绪对个体的行为具有激发作用,如愤怒情绪会激发出个体的攻击性行为,个体在喜悦的状态下会出现的乐于助人等亲社会行为.常期以来的情绪低落会导致个体出现自残行为.对美好事物或人的追求与喜好会激发个体产生奋斗的动力。
2.情绪对个体具有保护作用
情绪对个体具有保护作用,如害怕和恐惧的情绪会引导个体远离带来危险的刺激物,有助于个体维持自我生命的健康状态,完成自我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3.情绪具有表达的作用
个体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行为式等情绪表达途径来体现对引起情绪的刺激物的感受,这种表达作用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另一套语言系统,借助情绪语言,个体之间完成潜在的交流和沟通并完善自我的情绪识别能力。在情绪表达的过程中,突发的,激烈的,如急风骤雨般的情绪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如造成不可逆转的无法补救的身体损害, 以及出现指向他人的暴力行为和指向自我的自残行为。
另外,持续时间长程度低的情绪低落状态更是抑郁症的元凶。据资料统计,中国城镇居民中有13.6%的为心理亚建康状态。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全国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总体此例已经超过了24%,且随着年级升高而上升,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年,出现情绪不稳定的心理问题倾向最高,达到17.3%。
三、青春期情绪特点
1.情绪易波动,两极性明显,情绪体验强烈。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情绪起伏大,给人阴晴不定的感党.青年自身也会感觉到情绪常突如其来。往往没有什么征兆或特别的原因,突然间就有种焦躁、焦虑、愤怒、开心的感觉。同时,这种情绪的状态还伴随着强烈的体验,无论是愤怒,憎恶、焦虑、躁动.还是喜悦、欢乐、开心、热爱、快感等,青少年体验到的通常都会是这些情绪的高强度状态。
2.消极心境:青少年的自我尚处于形成中,对自我的体验尚处于混乱中对于他人的评论和批评非常敏感,常会觉得所有人都在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觉得大家的讨论或批许或明或暗的都是指向自己。别人的表扬会瞬间提升她/他的心情,并从中得到巨大行动力,同时,别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也会产生极大的伤害,致使情绪低迷,难过.对事情失去兴趣,没有积极行动的意愿进而出现消极心境与自我接纳受限。
3.自我意识高涨,反抗意识强烈.青少年的自我尚处于形成阶段,对自我的评价并不客观,尚处于混乱中。自主意识的增强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希望师长过多的干涉自己。有的青少年好钻牛角尖.喜好辩论。凡事总以自我感觉为先导,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反抗意识会使情绪处于亢进兴奋的状态.
四、青春期情绪变化的生理原因
1.青春期早期各种荷尔蒙的大量释放是导致青少年情绪起伏和情绪感受强烈的直接原因。大脑发育的区域差异也是青春期早期压力反应激烈,冒险行为增多的主要原因。进入青春期后,大脑中主体负责情绪产生和处理的区域(边缘系统)会最先发展和活跃起来,使青少年的情绪体验增多、增强;但是,可以对情绪或压力进行相应调控的前额叶大脑皮层区域会直到青春期中晚期才开始大规模的发展,两个区域连接的强化也是要到中晚期才开始完善。进入青春期中晚期后,随着前额叶大脑皮层的发展完善,孩子的情绪状态会逐渐稳定。
2.高层次认知能力发展后,青少年对他人想法和态度的理解能力加强,对自身的思考大幅度增加,这些变化会促使青少年开始更多的关注他人对自己的品评。同时这一时期特定荷尔蒙释放的剧增,也会造成青少年产生自己是所有人关注或审视焦点的错觉,使其呈现出对他人的评论或批评非常敏感的特点。青春期中晚期后,这种被所有人审视的感觉会有所下降。
五、青春期情绪问题调适方法指导
1.减压方式训练。如放松训练,合理宣泄,睡眠疗愈法等。在这一部分需要教师除了教授具体的实操方法外,更重要的需要是学生的多次练习。其中放松训练简单易学,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完全可以在压力情景中自我引用。
放松训练实例如下:
配乐一般使用阿尔法脑波,在没有脑波音乐的情况下推荐轻柔音乐。
指导语:请闭上你的双眼,跟随我的声音开始做深呼吸,吸......呼......好,按照这样的频率再来做几次,吸......呼......伴随着轻柔的呼吸,我们进入了一种从脚到头的放松状态,好,非常好,来,深深吸一口气,感受空气的清新,感受气体从体外流向你的体内,感受胸腔的起伏,这种感觉舒服极了。嗯,不错。我们脑中是阳光明媚的春天,你静静地站在草丛中,这里很静,很美,没有烦恼,没有喧嚣,没有你不想要的东西。 你感觉非常平静,非常放松,非常舒服。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渐渐地你释放掉了所有压在你身上的担子,你很轻松,你很舒服。好,现在,请大家慢慢睁开眼睛。(指导语根据具体安排可多次重复)
在辅导中,当来访者出现紧张情绪时可使用放松训练,使用次数根据辅导情境而定,一般在辅导开始前和结束后使用。
2.情绪认知疗法:有人认为情绪的原因是事件本身,他们觉得如果别人经历了他的事情,一样会产生相同的情绪。但是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人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在于他们自身的不合理信念。
在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常见的三种不合理信念,容易引起负面情绪: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例如:“我必须获得成功” “一定不能出错”。
过分概括化,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一次失败的经历就否定自己一无是处,“我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我太没用了。”糟糕至极,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例如“考试失败,工作不顺,我的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
事件a:小明和小刚是邻居,今天是两人第一次到新学校报到的日子,回家的时候他们都走错了同一条路。两个人都是足球迷,但是由于回家太晚,导致错过了精彩的球赛。
信念b:小明回到家之后很难受,觉得自己真是太倒霉了,整晚都闷闷不乐,吃饭也没吃多少,对球赛的录像也提不起兴趣。而小刚回到家之后在饭桌上给爸妈讲述自己开学第一天的经历,最后讲到回家的时候走错了路,小刚说:“虽然我今天走错了路,也错过了精彩的球赛,但是我发现离家不远竟然有一条风景很好的林间小道,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心情也变得愉悦了。”
结果c:小明沉浸在错过球赛的难过中,一直到晚上睡觉都在梦里梦到自己走错路。小刚带着看到美景的愉悦心情重新观看了球赛,即使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输球,也没有影响他今天的心情。
我们发现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和小刚几乎是面临一模一样的情况,同样是开学第一天回家走错路,同样是球迷错过了比赛,但两个人的情绪体验却完全不一样,这是由于二人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解释不一样。小明认为自己倒霉透了,小刚则在错路上发现了家附近的林间小道,并停下来欣赏了美丽的风景,让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愉悦了。这告诉我们自己的想法信念的确能影响心情和情绪。
据此在指导学生应对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先调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不是立马沉浸在痛苦和悲伤当中,要有意识地用合理的信念去面对各种挑战,这样才能避免自己陷入负面情绪,好的心情能让效率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