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深看高中语文“学困生”的本质表现杨 帆
透过现象深看高中语文“学困生”的本质表现
杨 帆
(四川省平昌中学)
在当今教育界,学生学习困难已经成为专家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语文作为学生的母语,但是学生还是存在学习上的困难,中学语文教育的质量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合理消除高中语文学习困难的学习困难,是我们的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就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找到问题的成因,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一、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部分学生只会傻听,不会做笔记或在课本里作注释
我曾就以下几个问题问过大多数的学困生:你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吗?你喜欢老师上的语文课吗?老师上的语文课你能听懂并记住吗?学生的回答是:喜欢、听得懂。其实他们所说的“喜欢”、“听得懂”是相对的,前提是与他们更不喜欢或更听不懂的学科相比较而言的。高中阶段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一定要学生亲自画过或批注过,才能熟能生巧,达到文言字词知识的汇合与综合运用。反观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的读书笔记做得认真、仔细;学过的课文,批注详细,注释清楚;个别认真的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批注与老师授课时的批注用两种不同颜色显示,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二、学习环境影响着心态,“语文”给学生的压力不足
综观多年语文高考分数,在语文科中,学生能够考到“高分”的真是凤毛麟角。这一细节,往往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支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学生是如此,学生的家长更是如此。在城市中,家教日益盛行的今天,我们的家长是否请过“语文家教”,我们的学生也是否主动要求过?其实学生对“语文”所给他的压力,他们是无法真切体会的。还有的就是所谓的“经典典籍”。当然,“经典典籍”是被用来束之高阁的,对此,他们的家长也只有买的份,从不过问是否阅读过?我们的老师也只是象征性的对其布置些“作业”而已。
三、课外用于语文的学习时间甚少,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
语文素质的涵养,除了课堂教学外,大量的还是依靠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强化或专项训练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对比阅读、信息筛选等手段来实现;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除了指导学生构思、立意外,可以通过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充实文章的血肉。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是各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可是学困生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甚少。早自修开始,教室里的学生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已经在朗读课文了,而那些学困生则忙于完成早自修要交的各科作业;晚自修时,则拿上一本历史书、英语书(指文科生)或拿上一张数学、物理的练习纸(指理科生)呆上一个小时,虽然同样是无效益,可他就是不愿拿语文书看;学校安排的阅览课,或中午时段的阅览时间,他喜欢往阅览室跑,看什么?当然是看体育、休闲的杂志了。课外学习时间和阅读量的减少,势必影响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从而产生不良的循环:学业成绩差影响学习信心,学习信心的丧失,导致学业成绩越来越差。
四、从心骨底里漠视语文,自我菲薄;学好语文的“骨气”有,勤于动手的行动无
近些年来,在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学校、家长、括老师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漠视语文,把语文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甚至睡大觉或者做数理化方面的作业。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与高分学生相比中语文分数的差距也不会有“数理化”拉的那么大。这点让学生从思想上彻底放松。鉴于这样的态度,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习是更加“举步维艰”了。
五、作业马虎,能拖则拖,能赖则赖
听课和做作业是学习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听课是接受、探究知识的过程,而做作业则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所学知识的巩固率就会大打折扣。语文学困生对待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懒”——懒做作业、懒交作业。作业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对于选择题,随心所欲钩几题;对于阅读理解题,挑最简单的做几题,其余让它空着;对于作文,如果是课外完成的,就找作文参考书,把内容大致相同的文章瞎七搭八地抄上去,不管有没有切题或进行点题,交上去应付了事。做作业是学生的天职,正像农民耕种一样,不耕耘、播种,就不会有谷物的丰收。部分学困生被老师“逼急”了,只能去抄同学的作业,如果让他养成习惯,学业成绩则不易进步。
六、麻木担忧焦虑、不知所措,阿Q式投机取巧,聊以自慰
我做过些调查,女生比男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要高得多,男学生对于语文的压力是抱有幻想或无所谓的态度,女生则相反。她们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她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她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而男生总感觉自己聪明过人,“数理化”都被我们打理得服服帖帖,小小“中文”我根本就不放在眼中(何况自己还是中国人呢),他们当中都有这样的心态。于是他们“就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还有一批所谓的“激进生”,他们阅读了所谓的现当代“经典”系列,他们很自信自己的阅读能力,驾驭语言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等,对老师的讲授更是嗤之以鼻,甚至怀疑语文老师的水平和能力。这类学生往往“夜郎自大”,最终也只是个“半桶水”,当然这类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确不可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