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自导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陈美华

自导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四川省平昌县信义小学    陈美华      

 

  :自导式教学,要走心激趣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爱中学,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让学生在学法扶持中学,让学生在自豪中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循序渐进定秩序,为每个孩子找一个学习小伙伴儿,组建学习小组,规范小组学习秩序,自助互助的学习任务由简到繁。在答疑释难环节要定方向,师生互助启智慧,利用合理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老师的导向引领作用,用启发式疑问,开启学生的头脑风暴,站在孩子的角度,眼里有孩子的世界。

关键字:自导式小学语文实践;探索

 

自导式教学是由原四川省教科院院长刘涛发起,他在《中小学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一书中总结出自导式教学核心观点:“创新‘三段九环流程,细分师教生学任务,凸显过程检测评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一案四单三段九环”即自导式学历案,预习单、预习检测单、导学单、效能检测单(根据学科、年段、题材不同,“四单”名称功能略可以略有差异),有序实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阶段教学。其中,课前准备涵盖研究教材、研制教案、研读新课,课堂教学阶段可分为精准检测、精辟释难、精当检练三个环节,巩固提高阶段可分为认真作业、认真批改、认真订正三个阶段。各阶段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循环往复,形成要素达成的闭环结构。经过十年以上检测,自导教改成效显著,大量个案和统计数据证明,参研教师专业素养获得跨越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说读写能力、表达自信、人际交互、自学能力等皆获得长足发展。在近2年的实验教学中,就自己在采用“自导式”模式进行教学中有几点认识,现梳理如下。

、走心激趣挖潜能,自助探寻谋发展

1.让学生在爱中学。让学生因为喜欢、好奇所以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因为爱而学语文,是很多语文老师追求的理想。要想实现这一理想,教师首先得想办法让学生爱上自己,爱上自己所教的学科。这需要老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用丰富的学识去影响学生,用一腔爱心走入到学生内心中去,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注入动力。其次,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真切地体会到语文学科趣、美、以及在生活中重要的作用。

2.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语文的学习若是离开情境就会有变成无关痛痒的无病呻吟,学生的学习只浮在文字的表面,自然体会不到学习的趣。只有想办法让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的情境中,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究,就如同去冒险一样,主动去找解决问题方法,并在自己小有收获时惊喜万分,充满力量。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动起来,喜欢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获得学习的快感,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4.让学生在学法扶持中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当给学生学习任务时,我们得教给学习具体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借助提供的学习方法有条不紊的高学习效率地学习。

5.让学生在自豪中学。我们不得不承认鼓励、肯定、赞扬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让人身心愉悦,让人充满斗志。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需要得到这份神奇的力量,以此解决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化困难为惊喜不断的冒险。这需要老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捕捉点滴可取之处,并有技巧地运用积极的评价语言去肯定他的做法或想法,让这种被肯定的自豪感化为他行动的内驱力,让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成为心中有力量,眼中有光芒的小明星。

、循序渐进定秩序,小组互助求共近

在教育教学中大家都知道合作学习能创设更宽松、更有趣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励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样让孩子进行有序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去践行。

1.为每个孩子找一个学习小伙伴儿。小学低年级孩子的理解执行能力有限,我们可以先从组建两人学习小组入手,即给孩子找学习小伙伴儿。给他们最简单的合作任务进行反复练习,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什么叫合作,逐步明白合作中应守的规则,应知的礼仪,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和学习小伙伴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慢慢习惯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两种学习模式。

2.组建学习小组。当孩子们能完全自如地与学习小伙伴进行两人合作学习后,就可以考虑组建多人学习小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多人合作,集思广益,享受共学共创的学习乐趣。依据近期班级目标和班级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搭配,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每个组员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

3.规范小组学习秩序。没有秩序的小组学习,我们能想象到那是多么吵闹的场景,学生心不静,七嘴八舌,七手八脚的,吱吱哇哇的,那是谈不上合作的,只能算是徒有热闹而已。要想学生静下心,集思广益必须要老师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秩序,把它形成一种规则。

4.建立小组评价制度。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对班级学习小组的评价机制也要尽早建立起来,让小组与小组形成竟争,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担起互帮互助共同努力的责任。

、答疑释难定方向,师生互助启智慧

1.发挥老师的导向引领作用。让老师成为一堂课的调控者和服务者。在自导式课堂上,要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也绝计不能袖手旁观,老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学情;积极纠偏纠误;当发现小组学习遇到瓶颈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探究解决问题。

2.用启发式疑问,开启学生的头脑风暴。当发现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中遇到共性难点式,先别忙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要用启发式疑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去思考解决问题。

3.站在孩子的角度,眼里有孩子的世界。在执教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互师互生的关系,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会发现很多趣味和孩子眼中的困难,我们应放低身段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快乐。

 在自导式教学中融入学习支架,就像孩子学骑带辅助轮的自行车,辅助轮可以帮助每一个学习的人掌握平衡、操控和刹车,最终,在一阵摇晃,可能再摔几跤之后,便能够自信、独立地骑两轮自行车。“自导式”教学模式的理念适应新课程标准,值得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去探索出适合孩子的方法,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涛中小学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2033-35

2]刘安.淮南子全译(上.下)[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译者: 许匡一.

3]张晓明.《教育观察(下旬)》J.201600367-69

 

 

 


点击次数:21  发布日期:2023/6/29 11:14:5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