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唐米敉
论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 唐米敉
摘要:在全面展开新课标实践路径探寻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今天我们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精准而恰当的实施提高之匙。本文探讨了灵活课堂教法、营造民主氛围、搭建实践平台和注重激励评价等四种提高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为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速度。又特别是在“双减”工作深入推进落实的今天更需要执教者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有效性。故而,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执教者的我们必须走出传统思品教学“满堂讲”模式,化教材上的道德和法制相关资源为育人载体,创新实施之匙,使“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这三项新课标要求在我们的精心设计与实施下变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从而达到高质量育人效果。下面,我谈谈其提高策略。
一、灵活课堂教法,增强实施变化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施不能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的静坐听,师生互动应是这种易枯燥课堂的主常态。为适应新的素质教育要求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我们必须一改过去“一人言、众人听”低效做法,让学生以主体的方式与我们执教者并行对话。为此,执教者首先要突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束缚,把老师的“讲”变成学生的“学”,多让位、多把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主体,这样的实施才能更好地把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在一起形成“双主互动”。而如何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增强他们学习欲望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地投入更是我们充分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关键。为此,我们执教者应根据课程的不同而做到灵活课堂教法,采取讲授法、交流研讨法、示学指导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授课,必要时还可通过问卷调查法、事例教学法和“媒体+”策略等多种教学方式,打破一粉笔、一教本,一嘴言的传统授课程式,使课堂充满变化性,让学生主体性在课堂增强新颖性的基础上开始发挥作用,从而主动与师对话共建。
二、营造民主氛围,增强实施情感性
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源于内心愉悦体验引发的情绪价值的使然。而情绪体验的产生在心理学家曼德勒看来需经过环境刺激---认知解释---唤醒知觉等一系列过程。作为其引发的首始原因就是环境刺激。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环境刺激最好的方式就是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在其间以良好关系和谐共处,从而在情感浓浓中共同去推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实现。要知道,道德与法治是门育品德育人心的课程,没有较浓的情感性是难以让学生发自源自内心的道德作出改变。所以,我们在实施中要注意打好情感牌,并以此为径促进学生积极学。例如,在教学《家的意味》时为了让学生达成本课“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乐于家人沟通、构建和谐家庭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目标,我们在执教中如果不以情激情、以情唤情、以情增情,又何能激发学生爱家、爱亲人和爱孝亲敬长的情感呢?所以,我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中增强情感性比任何学科都需要,欲使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更需要从增强情感性开始来着力,让学生首先在“心理相容”的基础上去接受教材上的观点。再在“情通”效果上实现“理自达”效果。
三、搭建实践平台,增强实施致用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以致用、促知转能的有效路径。提高道德与法治这门思想培育学科的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教材上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展开,使其空洞被源头活水填实,成为学生能参与、能感知、能触摸的道德或者法制实践。如此实施既增强实施致用性又令学生倍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实用价值。为此,在教学中执教者应结合内容积极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利用自身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去展开生活中的道德实践或者道德判断。例如《遵守公共规则》的教学如果不搭建实践平台我们又如何知晓学生对公共规则有了认知和建构?教学中只有通过举实例、列案例、看情境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看到或者体验到不遵守公共规则所带来的惩罚、危害,在触目惊心的鲜明的事例事件的感受之下他们才能从内心唤醒和产生道德实践的自觉,才能感受到遵守公共规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以,在实践性强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我们务必要搭建实践平台来实施,充分体现该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而有效性提高从预期中变成可感知的现实。
四、注重激励评价,增强实施体验性
发挥情绪价值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用好激励评价,让学生受其驱使而更加用功。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是德智合一、既重知识又强调品德培养的学科,但这都不影响其需要以体验为径的学习方式的出现。不论是在其教育还是教学的展开中都必须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催发下形成自觉的主体建构。所以,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励评价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我们增强体验性的实施中更好地内化于心,形成积极学、积极用的道德实践情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感虽是非智力的,但同样存在差异,分层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过程,体验新知与现实的关联和必要,是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中的不可或缺。
总之,在全面展开新课标实践路径探寻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今天我们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精准而恰当的实施提高之匙,让更多有效的提高策略作用于师生互动中,从而使整个实施过程中充满变化性、情感性、致用性和体验性,汇聚成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优质育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小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7年。
[2]黄春斌,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8年。
[3]郑桂敏,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性的策略探寻[J].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