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怎样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胡建华

怎样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胡建华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睦科小学

【摘 要】学生主动参与与否决定了课堂的效率。而这种参与与教师的调动有直接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可能进行、乐于开展的形式,引导以学生为主展开对知识的探讨和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至关重要。

【关键词】 情景  设问  讨论  阅读  互动 

     小学语文学教学中的互动应该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以感性认识为主体、强调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以适应小学生思维特点。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扩大知识面,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如涓涓细流不断注入给学生的心田。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不断更新知识、扩充自身知识量,积极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有一定的内涵和修养,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其次是仪表美,有些教师往往不注重自己的仪表,认为如何坐、立、行都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对其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形象影响着学生的视觉器官,因而教师必须以一个良好的外表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如衣着应恰当得体,举止温文而雅、大方有度,表情亲切和蔼,教师的身上应体现出一种学者的风度。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美。语言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优美动听的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语言工具。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师生有效互动,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有:情景设置法、设问法、分组讨论、引导阅读法、热点讨论、多媒体学习、辩论、演讲等。其共同点都在于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可能进行、乐于开展的形式,引导以学生为主展开对知识的探讨和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现将互动方式作以下阐述。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情景

通过预先准备,在教学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以情动人,感染力强等教学优势,在学生的知识形成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情景设置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一段音乐、录音、影视资料来营造。在现代多媒体教学充分发展的今天在网上收集自己所需的教学背景素材是较为简便的方式。

    情景设置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是:情景设置是一种教学背景,它是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服务的。每一个情景的后面必须有一个鲜明的教学主题,教师要准确把握切入的时机,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情景熏陶之后的总结和结论是教学的关键,尤如画龙之后的点睛,这是教学任务所在,也是情景设计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二、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巧妙设问

教师通过准备,把教学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引导其思维走向,以生成新知,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设问法是最传统的教学引导,也是最简便易行的教学互动方式,师生交流直接、时间也具有紧凑节约的特点。缺点是形象性不强、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设问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反复采用的教学形式,由于其简便和抽象的特点,在讲解一些较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问题时,可以连续使用、层层递进。实际教学时可以配合清晰的板书,或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弥补其形象性不强的缺限,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组织讨论

在一些具有辨证的、较抽象的知识安排上,教师把教学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设计好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使学生掌握知识,明白事理的教学过程。通常讨论法有两种形式,即小组讨论和全体讨论。全体讨论是全班共同讨论一个问题,一般通过举手发言的形式进行,它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速度快、互动面广,能迅速完成思维的交流。小组讨论是初中语文课堂较常用的讨论方式,教师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教学计划中设计好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在全班集中交流,再由教师引导讲解,得出结论,以达到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它的特点是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面较大,组织方便,所占用的教学时间也不长,所以这种互动方式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小组讨论后反馈结果,然后教师把讨论部分与全课知识进行整合。课堂讨论要注意控制学生的回答、反馈并加强引导;教师总结要简明扼要,直切问题结症所在。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在讨论中形成初步感性认识,并了解到其它组的意见,教师的总结必须具有权威性、指导性。

    四、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引导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其它教辅资料,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而掌握知识,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它一般用于对比较简单明确的知识的教学。课堂引导阅读必须与设问、总结相结合,引导是阅读的前提,教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与相应的教学内容要求紧密联系。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必须在阅读中得出一定的结论、生成新的知识,这是学习的目的。阅读后必须由师生共同得出并整理出相应知识点或知识结构。引导阅读法一般在一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易反复运用,以整合知识综合运用为好。整堂课的阅读、引导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与厌倦,会违反我们互动增效的初衷。

    总而言之,课堂有效互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学生的新知。基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持久,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看、问、想、讲、行,调动他们对学习的参与,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相互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

 

 


点击次数:16  发布日期:2023/6/29 10:50:1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