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李宗文
作文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云南省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 李宗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系统工程。在此,我想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当前作文教学中受旧传统思想的影响,重读写,轻思听,重单项,轻综合,忽视了这四项能力的全面的整体发展。这也是当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一、以听助写
为了使学生掌握听的方法,可以采用迁移法,由课内听转到课外听,可以布置“荧屏作文”,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带着任务去听,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些好的电视节目,比如《人与自然》、《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每周两篇,然后评佳作欣赏,培养学生注意听的好习惯。就地取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他们思想也有了更大的收获,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事半功倍。
二、以说带写
要求学生有目的、有任务地去说以及定出说的标准。可以进行课内说和课外说。首先,进行课内说的训练。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给学生以充分说的机会,可结合基础训练安排的说话、听话,介绍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人和事等;也可进行各种朗读和表演,使课堂适当地小品化、故事化、朗诵化。比如:教《穷人》这篇课文,文中人物对话很有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训练:要求学生说一段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去逛动物园时人物可能会进行的对话。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自选导演、演员,给定时间商议,然后登台表演。课堂气氛顿时高涨,个个跃跃欲试。其中,有一组学生是这样表演的:“喂,小宝贝,慢点儿跑。”妈妈亲切地喊道。玛丽歪着小脑袋好奇地问妈妈:“那个是什么动物呀?”妈妈看了看小宝贝笑着说:“问你爸爸。”“噢!我可爱的女儿,那是一只大狗熊。”爸爸回答说。小女孩正要扶栏杆,妈妈赶忙拉住她说:“瞧,上面写着油漆未干……”这种训练使说的内容、人物、胆量、声音、感情、姿态等方面有了系统的训练。也可以进行课堂外“说”的训练。班主任更具备这个优势,低年级可以举行小型的故事会,高年级可举行演讲会、辩论会等以“说”为主的活动,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这样的说很自然地带动了写。
三、以读促写
传统意义上的读,往往重精读、朗读,轻默读、略读,轻能力训练。素质教育意义上的读在重精读、朗读的同时更强调泛读、速读能力的训练。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是一种眼、口、耳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现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例,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把重点词圈画下来,然后让学生即兴演说,亮出事先写好的卡片按顺序出示“天空晴朗、辽阔、逆风、映着、沉重”,然后写一段话。训练后,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今天,天空晴朗,我策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虽然是逆风,但是马还是欢快地奔跑着。马儿渴了歇息在小河边。水里映着我俩的影儿。忽然在小河边我看见一个破烂的皮包。我走过去好奇地捡起来,好沉重啊!……这种训练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有条不紊地运用了词汇,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真可谓是一石数鸟之功效!
此外,还可以把课外有益的读物引到课内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叶老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
四、以思导写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行为先导。思维理顺了,作文也就有序了;思维越丰富,作文也就写得越好。传统意义上是思维“定式”,而素质教育让学生思维“发散”、“求异”。一句话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大面积提高写作质量。
比如以《穷人》课后小作文为例,给其续编故事,用二、三百字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在训练过程中班里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顺水推舟,答案完美无缺,比如:有些同学写了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很有出息,有的当了兵做了官,桑娜和丈夫的晚年很幸福。于是,在整体上我又反向引导学生,进行点拨。“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桑娜和丈夫都年老了,儿女们都各自有了生活方向。西蒙的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回乡,母亲桑娜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接孩子……”可见思维导写,教师的导很重要。
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把四种基本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