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的冷思考阚雷力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的冷思考
宣威市第八中学 阚雷力
摘要: 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思考;阐述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不良影响,指出“过程与方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良影响的原因。提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些做法,通过具体实例展现"过程与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达成。
关键字:过程与方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过程与方法”在整个高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中化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新目标,它在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高中化学改革有巨大促进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一、 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其思考
随着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课程改革也渐入佳境,新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也慢慢得到了广大学校的欢迎和认可。于是,教学课堂出现了这样的新局面:教师的讲解次数减少了;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现象多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表扬、奖励多了……;但是面对课堂的活泼气氛,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要理智地分析它。同时也存在新课程旧教法普遍现象。
1、 课堂过程刻板、真实性低
我们学校每周教研活动之一是听课,开课的老师都有经过充分准备,整个过程过程顺畅无比,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如教师上金属钠的探究课时基本过程是引课→展示金属钠→演示金属钠性质→归纳小结,课堂平淡中规中矩。这本是一节能很好体现学生探究新物质性质的课,但是这样上课基本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乎没有。还有的学校开展先教后学、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过程与方法”没有设计好,结果课堂面上轰轰烈烈,课后没任务,所谓减负所谓快乐学习,其结果考试结果一塌糊涂。
2、 课程过程过于形式,课堂效率低
现在很多学校引入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往往关注教学形式变化,不注重教学的本质以及教学效果。如一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把课前做好ppt给学生作演示,有时加上一些实验操作视频,这一节课就算完了,而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对内容的深度思考、如何进一步对问题讨论、教学设计的效果如何,缺少思考。为了让程序变为灵活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进行交流,能有效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中出现不良影响的原因
1、教育的功利性使然
在当前的社会中,教育始终存在着功利化,以教育为阶梯,朝着金钱和名利方面前进。原有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双基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低下的问题明显存在,其实,教学的本质在于“育人”,如果单纯为了高考要考上本一和本二要考上多少个,能获得多少奖金这一功利性目的,会导致教师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引导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
2、忽略了教学方案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综合考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学生来说,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陌生的,要想学生欣然接受并产生兴趣,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新鲜感,复习课有新收获,这样下去学生对化学肯定有兴趣,有兴趣还担心学不好。如果老师用简单的、平淡的引入方式,则是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 实施“过程与方法”应体现化学学科思想
1、 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心理学家马丘斯金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无定法,没有哪一种方法好与差,只能是哪一种方法更合适更容易实施。在实施教学过程应当考虑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立统一的思想、量变与质变的思想、一般与特殊的思想、内因与外因的思想、现象与本质的思想、联系与发展的思想、微观与宏观的思想、变化与平衡的思想。鉴于学生能力不同,教师在处理不同模块时,方法可以灵活,只要有效地设置好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激起学习情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 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需求
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求是教育成功的一个关键,学生的需求是设计教学过程重要因素,学生一般都有探究的需求、获得体验的需求、获得认可的需求、渴望成功的需求。同时课堂又是情感碰撞的场所,心灵交汇的舞台,难道你还忍心让课堂成为“讲堂”吗?如何让课堂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知识品质、思维品质、技能品质、能力品质场所是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如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每节都要有主题或有一条主线,主题解决一类知识或一类题型问题,主线是根据知识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如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氢氧化物→盐为线索;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还有一题复习法对难点的突破也是不错的教学方法。总之如何让“过程与方法”更好符合教育理念,符合学生成长需要,是我们教师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做出最好设计。
总之,在“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贯切落实在教学时,既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也要注意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要将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无论科学知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始终如一的,它们才是科学的本质。教师在选择“教什么”的时候,尽量选择便于在课堂赋予价值,体现科学本质的知识,这些知识才能够指向能力,形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