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写作教学激活学生作文欲望杨 洁
加强写作教学激活学生作文欲望
杨 洁
(四川省平昌县土兴小学)
古往今来,凡是脍炙人口、能够感动人的作品,大多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而应酬之作、应试之作大抵平庸的居多,写得好的极少。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一、形象思维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形象思维也叫想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意象),通过联想、想象、直觉、类比等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其方式和作用有:再现性形象思维,如将记忆中的曾感知过的事物在意识中再现出来;再造性形象思维,如在阅读中,将作品中描述的内容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中储存的表象再造成形象;创造性形象思维,如为了达到写作中的某种目的,利用记忆中的表象,通过夸张、移植、交合等手段,来创造作品中的新形象。为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就要大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生动的语言,使其开阔眼界,扩大生活面,多观察、多体验、多读书和读好书,勤奋写作。下面我要谈一谈进行创造性形象思维的具体方法:①夸张法。比如在写吐鲁番盆地夏季白天温度很高,光着脚在那里的山上走路,脚会被石头烫的起泡。如果引导学生在作文里将温度一夸张。学生就不难想出“火焰山”这个词了。②移植法。如要布置学生写一座理想的美丽校园,提示学生不妨把一些公园或其他校园的美景“移植”到一处来。这样,学生笔下的校园可能就很理想、很美丽了。③转嫁法。如两个人同时向一位歌唱家学习唱歌,其中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两个人的成绩高低悬殊。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转嫁到黄莺(歌唱家)、八哥(专心致志者)、乌鸦(三心二意者)身上,再加以生动的描绘,不也成了一片想象丰富的童话了吗?此外,还有时间、地点或人物的转嫁。④梦幻法。有时学生做了一个很美妙、很奇怪的梦,如果让学生把梦中的情景用文字描写出来,不是也可以成为一篇奇妙的想象类的文章吗?
二、演写激趣激活学生作文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演、写一体化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如:①模仿职业活动。让学生模仿记者采访校内外新闻,模仿主持人主持节目,模仿导游介绍名山大川等。如我在教《日月潭》后让学生学做导游,要求先写出导游词。同学们跃跃欲试,不但能把文中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而且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许多同学写了一稿又一稿,期盼着自己的杰作能收入“班级作文大王选集”,更渴盼能变成铅字,像那些大记者、大作家们那样发表文章。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②课本剧表演。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可改写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能极大地拓展和提高孩子们的视野,还能使童年成为孩子们体验梦想与创造的黄金时期。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编续集,自由组合,几个人自编自演,再进行集体交流、评议。同学们大胆想象,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激发了写作的欲望。
三、加强仿写改写扩写续写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种做法即为仿写。小学生作文必须通过模仿才能逐渐发展并有所创造。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在训练中借助典型课文或片断,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除了仿写,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现代语言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或者充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借景抒情,指导学生把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用具体抒情的文字充分表达出来。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有的情节写得较简单概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把那些比较简要的句子或片断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例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趣事的这部分,"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这两件事是略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扩写,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有丰富常识的特点。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如学完《在炮兵阵地上》后写《彭总再次视察炮兵阵地》,学完《穷人》一课后写《桑娜拉开帐子……》,学完《晏子使楚》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当晏子出色地完成外交任务回到齐国后,齐王和齐国的大臣们是怎么夸赞晏子的?齐国的百姓是怎么议论的?等等。这些与阅读紧密结合的作文训练方法,不仅拓展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面,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总之,作文教学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完成作文这个载体来实现的。如果教师能以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训练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学生将自觉主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作文教学就真正达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