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促其全面发展文 微
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促其全面发展
文 微 云南省永胜县第二幼儿园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落实,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发展为本”成为主要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不仅要保障幼儿在园中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全体来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设定出符合幼儿发展的幼儿教育方案、目标、活动,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真正有所成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全体;全面发展;策略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身体发展、学习发展现状,幼儿教育属于开展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幼儿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全面成长,才能够为之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意识到自身工作职责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每一个幼儿,面向于全体幼儿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以此来促进幼儿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把面向于全体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实现“儿童本位”为教育导向,既要促进幼儿的更好发展,还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一、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教育目标片面化与绝对化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目标较为片面化与绝对化的问题,个别教师没有意识到面向于全体的重要性,只是结合当前的教育纲要来设定幼儿教育目标、教育活动,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制定教育目标,让幼儿按照提前设定好的目标来学习和发展。但是,幼儿的自主发展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如果采用这种片面化、绝对化的教育目标约束他们,很容易让幼儿对于参与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无法展示出幼儿个体的差异性。同时,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活动目标设定过程中,依然存在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现状,更为关注幼儿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但是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态度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二)幼儿教育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化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依然是结合教育大纲、教材内容来设定教育活动,导致幼儿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化,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很多活动内容都是把目标作为指向,更强调幼儿是否在活动中掌握书本中的知识技能,但是忽视了对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情感态度意识、想象力的培养。同时,幼儿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比较差,对于事物的认知需要融合实际生活来想象、分析,但是当前的幼儿教育活动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通常都是按照教师自身的教育经验来设定教育活动,没有去深入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这样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发展,还会打击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
(三)教育流程等级化、程序化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存在幼儿教育流程等级化、程序化的现状。幼儿教师属于教育的执行者、主导者,任何一个活动内容、活动流程都是教师提前设定好的,甚至还会提前组织教育语言,希望以此来达到理想的教育活动效果。同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中,幼儿属于教育活动实施者,幼儿属于教育活动参与者,经常会出现教师的单向布置任务、单向互动的情况,没有展示出幼儿的主体性学习特征,无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以统一的标准来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没有意识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导致部分幼儿缺乏参与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二、幼航逃面向全体,促其全面发展的策略
(一)重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
要想实现幼儿教育面向全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重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真正尊重、理解幼儿,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位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从中真正有所领域与成长。教师要构建“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意识到幼儿属于独立个体,要重视引导幼儿个性发展,体现出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如何体现幼儿主体性,做到因人施教,更为重视幼儿的自主表述,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单向表达、单向互动的形式,要站在幼儿角度来设定教学活动,注重与幼儿的互动、沟通,面对幼儿不同的认知表现、行为表现,逐一进行引导与评价,不要太关注活动结果,而是要重视活动过程的实施。除此之外,在实际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来构建活动内容,遵循幼儿的个性化身心发展特征,这样幼儿更容易理解、接受活动内容,提高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要关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的融合,给予不同发展能力的幼儿表现机会,教师不要代替幼儿发言、行动,保证教育活动的启发性、多元化、层次性,以此来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注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幼儿身体、心理的整合教育,不仅要关注幼儿生理发展、心理发展是否健全,还要注重对他们的渗透素质训练,让健康领域教育内容全面渗透到教育活动中去。教师也要关注社会、艺术、科学、语言领域的教育,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全面性”特征,让教育活动具备更强的指向性,实现教育活动和各个领域的渗透、整合、联系,实现幼儿教育的整合发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构建全面性的幼儿教育目标,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构建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来构建幼儿教育情境,还要照顾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的发展,做到教育的统筹规划。教师还要保障教育活动目标、内容的指向性,结合核心领域来设定活动形式,提供多元化、趣味化的活动材料与活动形式,让幼儿通过合作互动、自主操作来实现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设定教育活动大概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实现五大领域的融合与互动,实现融会贯通,更为关注幼儿的综合发展,体现出教育活动的价值,在锻炼幼儿综合能力的同时,实现教育活动的改革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