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皮 旭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而教学实践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

新《数学课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的角色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合作者,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主搜索、合作交流。下面,我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针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谈谈几点认识。

一、尽量应用更多手段,认真、充分备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前千方百计地选择多种课程资源,如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网等。充分让学生观察、实验、参与和交流。教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要具备综合素质,打破学科间界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在进行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必须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里所说的“备课”,不仅要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做到“有所知”,也要做到“有所不知”;不仅要学生在思想上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也要做好学习用具的准备。比如:一些简单的制作小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能明确自己存在哪些疑问,要主观上带着一种求知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能力才有所提高,同时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学习才会主动,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尽可能让学生亲手实践,自主探索

新《数学课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

三、加强合作交流,互动互助

进入信息时代,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益精细的情况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根源。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如此。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可以使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与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数学学习的交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每班按座位分学习小组,推选一位当组长。在每堂课都设置小组交流这一环节,交流的内容有对新知识的探究,又有对新问题的理解,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相互纠正错误。通过学生学习小组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通过解释推断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营造心理相融的学习气氛。教师是学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让学生相信教师。教师要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及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形成激励机制,同时引导并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概念,用规范的步骤解题,尤其解答题和证明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拓宽和丰富学生的教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美,数学的奇妙。

3、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课外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两方面。而在校外学习中,家长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和子女的平等对话及督促,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家长们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许多身边的数学的实例,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为与学生进行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源泉;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培养思维和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在诸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具有特别的作用。兴趣可以激发感情,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契机,改变态度。呆板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思维疲劳,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教会学生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寓学习于活动中,增强学习的兴趣。

五、反思课堂内容,适时总结经验

首先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反思学生心理与新教材的适应性;反思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兴趣、接受能力;反思在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其次反思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那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该怎么办,要引导学生们敢于说话,敢于说实话。在教学中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怕不会,就怕不问。”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讲解。

总之,我们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培养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新型社会人才。


点击次数:15  发布日期:2023/6/1 16:13:2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