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赵花丽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赵花丽

(甘肃省华亭市第三中学)

地理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无奇不有,是生动有趣的,但是有的学生不喜欢地理,因为地理知识又是琐碎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细节激发兴趣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西南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教材浮现给学生的好像是没有接洽的知识点:西双版纳在西南方陲、有发达的旅游业、有多种热带植物和动物、有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业成长中碰到了问题等。其实,只要捉住了这三条主线,这节课的知识就不再琐碎, 而是一棵大树上长出了三枝清晰的树枝。

许多的时候,教师需要借助知识树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车间,让学生自觉养成“分析自然环境对人文特征影响”的习惯,从“人与地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地理学习,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当是与现代科技和现代科学相适应的内容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世界潮流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因此,地理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应当对教材进行筛选和补充,应注重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有兴趣学习下去,教师还需把课本中的知识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科学研究的内容具有广阔的空间性,而中学生所接触的空间非常有限,乡土地理的内容就显得非常有用,只有当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有用的时候,他们才有学习的兴趣。活动后要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特别是对一些尽了全力,但仍然失败的学生更要加以肯定,鼓其斗志。引导学生作自我总结,明白自己“为什么能胜”、“为什么会败”, 从中取长补短,以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以问题调动思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促进者并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来,使地理课变为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学习课”,营造出宽松、舒适、愉悦的氛围。另外,多举一些名人和学生中因善思好问而取得成就和成功的例子,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榜样,让学生感受主动提出问题的好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敢于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杨,并做到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备进行补充;不同的 意見进行争论、允许保留意见;老师错了接受提意见……

教师应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要积极指导,不冷笑、不嘲讽,努力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如果回答不了的,则应灵活应变,不敷衍搪塞; 而好的问题,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不合常情、异想天开的问题更应保护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其合理部分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样始终贯彻了 “无错原则”,形成“敢于提问”的学风。抽象的概念,则应通过提出问题, 促进学生思考回答,加大深度理解,如有的同学提出:“南极”、“南极地区”、“南极天陆”、“南极洲”是否是一个概念。

三、以地图拓展视野

正确地使用地图,利用地图帮助学者学习地理,这已成为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条件。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精力,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地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深对所学问题的感受》以及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都是十分有益的。运用地图吸引学生,引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读图主动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认 识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内涵接洽与规律,形成地理技能。如(七班级上册)关于经纬仪的定义、特点、规律,教材中设计了系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4.找出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看看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是怎样排列的?

这就要修业生通过读图察看,自己归纳总结完成,而以前的地理教材定义、特点和盘托出,再配上一幅图,这就让一些不动脑筋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注重死记硬背知识点,这就违背了学生主动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的学习规律.新时期的地理教学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获取知识的历程中,要教给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方法.

四、以生活提升素养

地理来源于生活.笔者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自觉地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的亲身体验联系起来.如在讲中国地理第九章第一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时,笔者为了引入“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这一教学内容时,列举了某矿山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而急需药品这一案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善于借助乡土地理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并运用乡土地理资源,借助乡土地理课程作为良好载体,让地理教学更加生动,让地理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更加主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会大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内在愿望,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对乡土地理教学的渗透,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知识不再遥远,不再抽象,它就在人们身边,这样会使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会乐于观察研究身边的一些与地理有关的事物。同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调查和研究,使得地理课堂得以延伸,把课堂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以课改增加效率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师讲生受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且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教材的基础上要勤思考、多观察,注重知识素材以及案例的积累,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富有生活色彩, 使学生容易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要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创造时间和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教师的责任重在导不在教。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验留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自我完善、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自己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几千年来的经验已经得到证实,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点击次数:25  发布日期:2023/6/1 16:13:1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