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毕志荣
宜良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毕志荣
(云南省宜良县第三中学)
摘 要:本县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近几年以来,在学校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变成了大多数学校的通病。致使我们的学生上完了初中,都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没有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相信通过对本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深入了解,我们有能力去解决信息技术教育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宜良;初中;信息技术;分析;对策
一、前言
本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生存现状,现在已经到了非常尴尬的地步,严重影响着本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有责任去改变这种局面。通过研究本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旨在改变、提高本县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水平,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目前在本县初中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不是很好。首先,本县的经济与城市经济相比相差较大,这就严重影响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和发展;其次,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浪费是多数初中的共同特点。就本县来说,全县有14所初中学校,加之本县的经济收入不是很好,能投入到信息技术教育上的资金就更少,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已不能满足正常的信息技术教育。时代在发展,我们在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二、宜良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1、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严重不足
在本县的初中里,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落后,特别是计算机,现有计算机配置低、数量少,有些计算机还是10多年前配备的。这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不能满足新课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要求。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设备,目前本县初中计算机和在校生比例约为1:10左右,但能用于上课的计算机数量不够,就以我校为例: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使用的计算机是2010年配发的,设备老化、配置低,上课能用的电脑已经捉襟见肘,连保障正常的课程都满足不了。现状原因分析:教育经费较少,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配置和教学的矛盾凸显,没法满足课程规划和实际教学需要,严重制约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效果不理想
在本县的初中里,通过我的调查了解,我发现有一部分信息技术老师,是从相关专业或者是自学计算机的老师中兼任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由于这些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扎实的培训,有的还不能胜任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不能全面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任务。
3、师资培训工作与实际教学工作脱钩
本县最近几年的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基本上都停留在一些简单的理论、实践操作,灌输式的讲一些知识,并没有深入去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对于现代教育理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手段相融合等培训几乎没有,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初中的实际情况、师资水平、学生水平、教学资源等,这就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和教学的脱钩,使得培训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4、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教学资源不合理
在当前本县的初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只重视硬件建设,而轻软件建设。在一些学校有了这些硬件之后,而不去考虑发挥它们的功能,只是去追求这些设备来充当面子,轻教学研究,软件投入不够,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宜良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继续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近几年以来,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是很大的,特别是通过薄弱学校改造、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更新换代项目,本县很多初中都是借着这个“东风”,配置了一批计算机和电子白板等设备,但还不能满足学校的正常教学。这就需要我们的上级部门、学校,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紧密结合,积极改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我希望各级政府能够为信息技术教育列出专项资金,用于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提高,每一年考核的时候把这一项加入到考核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资金才有保障。作为学校来说,教育经费比较紧张,要合理配置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进一步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城乡学校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对设备的专项管理
目前城乡初中的发展是不均的,信息资源也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比如建QQ群、微信群、企微群,很简单就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这样就便于整个教育资源的使用、交流。另外,每个学校要建立起自己相应学科的教学资源库,长期下来,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建立起相应的表册和制度,严格管理设备的使用,不能随意借出,避免因设备减少而出现的教学事故。
3、加强专业师资培训,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师资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培训工作不仅要开展下去,还要有针对性的面向本县信息技术教师来开展,要因材施教培训教师。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环节,还要观摩一些优秀课,这些老师还要自己去设计,并亲自去上一堂课,这样会激发他们自我学习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秉着上好每一堂课的思想去组织教学,慢慢的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同时,也要钻研教学内容,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网络教学中,我就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几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操作,避免无目的的上网,在这个过程学生就会遇到一些问题,老师只要告诉学生几个好的网站就可以,他们就会在自己去探索问题,时间一长,他们就学会了信息的检索、保存、提取等一些方法,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也比较的乐学,还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训只是暂时的,需要我们的老师摸索出适合自己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方法。
4、改变重硬轻软的现实
“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是一个客观的现实,我(下转第33页)(上接第 11页)们必须要改变这样的思想,积极的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系统,比如:备课系统、排课系统等,完成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网络、校园监控网络的建设,尽量发挥所拥有硬件的功能,让它们各尽其职。
5、全面认识,提高初中的信息技术水平
首先,要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放到日常学校工作中来抓,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质量,不要随意的停课或更改课时。其次,在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方面培训(比如:电子白板使用、课件制作、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应用、Flash制作等),把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才能更快的把信息技术与其他的学科融合在一起,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第三,学校在任用校领导时,应该把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也考虑在内,让校领导重视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地位。最后,只要有应用到信息技术的时候,尽量对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的意义,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结束语
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是每一个人都要具备的,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有义务和责任对每一名学生教授这些知识,同时,也是所有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经济因素、师资因素、设备因素和观念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坚持不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县初中信息技术发展的路子,不要还是把信息技术教育停留在理论上,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呈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6.
[2]肖友荣,郑全军,符传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