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历史课堂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策略探寻范倩倩

历史课堂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策略探寻

范倩倩

(四川省邻水县第六中学校)

  要:在历史优教提质的教学实施中提高学生主体性是预期实现得到学生主体性支持的必要前提。作为一线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主人。本文探讨了以激兴培趣为径增强学生主体性、在先学后教实施中凸显学生主体性、在合作学习实施中张扬学生主体性等三种提高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主体性  提高  学生

传统历史教学的效率之所以时时处在“低、费、差”的窘境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课堂实施中只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和载体,只重视老师之教却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关键问题。正是由于这一观念束缚,在实施中就只注重教学却忽略了探究,只注重知识却忽略了情感培养,只注重统一教学的任务完成却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阵,导致“满堂灌”成为课堂的一贯之模。这样的长教久施的做法只会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给抹掉了,还限制了学生已有的主体性的发展。这样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实施自然也只能获得学生层面的“听而不闻,学而不思,记而不牢”的低效果。除教学效果的低差之外还会造成所教对象的思维封闭,眼界狭隘,缺乏创造性。在全面实施“双主双优”课改和推进“双减”落实提效增质政策要求的今天我们显然不能再蹈昨天之辙。我的做法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学习主体性,使之以“我要学”的姿态与师、与同伴进行互动对话,从而在使他们成为学习主人的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历史教育。以下,我就从实际出发谈一谈我探寻到的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策略。

一、以激兴培趣为径增强学生主体性

兴趣之所以能称之为最好的老师原因就在于其在促进学生智力发挥作用过程中它是最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最能驱动学生积极学的动力生成系统。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首要的目标实现不是新知识的引入而是激兴培趣,兴趣在内驱中发挥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主体而有“我要学”的主体性。为了实现这一效果,我们可在导入这个激趣、收心的关键环节加大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实施力度,通过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诗词、多媒体、情境等进行实施,从方法和手段上增强导入实施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快速成为有“我想学”的需要和有“我要学”的主体性的学习主人,为接下来新授中的师生互动提供主体性支持。

二、在先学后教实施中凸显学生主体性

教与学乃两个主体下的行为,到底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成为新课改征程中很多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传统中人们大多相信先教后学,在课改的今天人们也尝试着先学后教。也有人探索这两种模式综合使用。但在需要以凸显学生主体性的课改中先学后教模式的实施更可帮助我们实现预期。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促进历史教学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而高效有质量,故而得到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人们的更多青睐。以《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为例我们探讨“先学后教”这一模式的实施是什么来凸显学生主体性的。

在先学的实施中,教师不能只做任务的布置者,还要做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授予者,让学生带着目标学才能是我们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做法。在先学过程中,让学生观看微课的方法导向再阅读教材,在边读边思中去探寻“香港与澳门问题”产生的缘由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构想与内涵,找到香港与澳门的回归祖国的时间与重要性。有了方法导向,学生先学也就有了目标指引,他们就知道需要读懂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样他们的主体性就会随着问题解决而受到成功体验的情绪而实现再提升。

基于先学的后教展开,不能象先教后学中的教那样去实施。因为这个环节的实施是学生在完成了先学和当堂练习的过程后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身为一名历史教师,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问题、方法问题或思维问题来针对性实施,特别是就重点和难点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从而保证这样实施既可以提高学生主体性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愿望得到“双重实现”。在后教方法的选取上,可以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大屏幕来进行多媒体展示,不仅直观形象,而且可以减少板书用时而争取到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练的时间。

三、在合作学习实施中张扬学生主体性

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实施方式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在小组角色分工与实践中能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完成角色担当。这种实施方式不但可以突破常规教学中的单调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互动,共同质疑和分享思维成果,实现合作学习最大化学习效果,进而逐渐建构起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历史高效育人课堂。比如,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内容时我们为了凸显学生主体性就可采取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来实施,其目的应达到既要使同学们认识到这一事件的深刻含义,又要使他们具有辨证性的思考能力,更要使他们在这一节的学习中能更好地掌握这一主题的目标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分组探讨“辛亥革命”究竟是胜是败这个话题,这样的探讨实施既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又可有效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从而既优教提效又优质,促进了学生历史素养在快乐学习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当然,历史课堂欲实现提升学生主体性的预期其方法和路径还是异常丰富的。作为实施者实现这样一效果的最好策略还是应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教材中的趣味元素和教之过程中的手段新奇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常学常快乐的效果实现,进而确保学生主体性常在。

参考文献:

[1]任学晶,提高历史教学效能的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学文摘,2021年。

[2]钟世明,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策略[J].学园,2020年。


点击次数:30  发布日期:2023/6/1 16:11:2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