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邢程怡
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邢程怡
(四川省广安第三中学校)
摘 要:在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上下功夫是促进学生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平衡过渡的有效举措。本文探讨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等三个点处理好衔接的实践做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衔接
随着“新高考”的来临,人们在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越过高考独木桥的研究也更加频繁。作为一线教师要使自担的高中数学这样一门重要学科获得优教增质就必然去探索教法教改问题。而在众多探索问题中,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必然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强化此问题的研究与教法创新,不仅有利于让学生顺利地从初中越过进入到高中的数学学习阵列中而且有利于抽象思维培养,不感到枯燥,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主体性提升。下面,我就如何强化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作一探讨。
一、从教材内容上处理好衔接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本融现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于一体,对过去高中阶段的数学课本进行了简化,相对于目前的课本,内容在面上和宽度上明显增加。相对于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的课程来说,其教材在内容数量上有了显著地增多,而且相对于以前在课时安排上高中数学教学的占比还更小。因此,很多进入高一的同学无法快速地对现有数学知识学习无法适应,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模式状态中而无法调整过来。许多原本在初中阶段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在上了中学以后,在成绩上却表现得一落千丈,心理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接受。厌学情绪随着兴趣降低而与日俱增。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教师自然就会在衔接上下功夫,解决了教材内容的联系问题。
这几年教学实践与研究告诉我对于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问题应在内容“量”上科学处理“增”、“拓”“深”问题。身为一位“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老师一定要对初高中的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探究,要弄明白,到底有有哪些内容是从初中阶段的教材上转移到了高中课本里了,又有什么知识作了深化和拓展处理。因式分解、二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立方差公式这些知识虽然在初中阶段都学过了,但在要求上没有那么高,难度也相对低很多。而到了高中,抽象性和逻辑性明显较初中阶段强了很多。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学我们在实施中就要做好“深拓”处理,以适应高中要求需要。而对于二次不等式的解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等这些内容却是初中阶段是没有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但在高中阶段这些又是学生的必备知识,故而我们在教学实施中就必需得“补课”,进行“增”处理,解决这一知识缺失问题。还有一些知识在初中阶段只是提到未到深入理解和运用的要求,但是在高中里它就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知识组成部分,这些知识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再学习”,进行“深”处理并使之达到巩固、深化的掌握效果。所以,对高中一年级的数学课堂进行改革要注意逐步推进,减少重难点在学生数学知识模块中的“绊脚影响”,注重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和唤醒,做好合适的铺垫工作,起到降低门槛、减小坡度、增强信心的作用,使同学们能更好地从初中教材认知中快速地进入到熟悉高中的数学教材中来。
二、在教学方法上处理好衔接
进入高中阶段,面对增多加难的数学教材我们不可能再采取和初中阶段一样的教学实施方法来进行。每堂课的知识信息量都很大,题目的难度也会加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像在初中阶段时一样用反复强调的方式来引起学生注意和排除知识疑难。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实施常常是在导入环节采取“问题引入”或者打破认知平衡的方式来作为把学生卷入师生互动的课堂“诱因”,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等为主要手段的“四设”教法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拓宽他们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之径,进而获得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教法明显有了“四重视”,比较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更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对他们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运用。这些对初中生来说,很难让他们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实施时我们在开学几周的数学课堂中就要将教学速度作适当地放缓处理,等学生逐渐地习惯了高中阶段的学习速度之后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高速度增大理解难度。运用逐渐渗透、新旧相似性的教学方法,将老的和新的知识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新颖的感觉,同时也不会产生一种陌生感。要注重对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教育,使数学的思想之美在学生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
三、在学生学法上处理好衔接
高中阶段的教学要在“教是为了不教”理念上下足功夫,让学生不依赖教师获得知识应成为我们教学实施者的首要追求。毕竟知识浩如烟海,在“类”与“面”上我们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在处理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上我们老师的工作应该是使学生在学习获得上不能仅要求“学会”,更应该让他们掌握“会学”的方法,好老师应该是使人终生掌握学习的方式,高中是人生获知最多的阶段,更应强调学法教给与衔接。所以,在高一数学课堂上我们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强化学法运用,使之形成自能学习惯。
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不仅是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师的应做之事,实际上在高中各个年级的教学中都应在此方面作努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新高考的征战历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我们要在科学处理衔接问题上一定要下大力气,以便帮助学生平衡过渡。
参考文献:
[1]曾每一,论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J].教学与研究,2019年。
[2]段诚鹏,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J].新课程,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