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学困生分层作业设计的思考张方江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学困生分层作业设计的思考
张方江
(贵州省义龙新区德卧教育集团停西小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作为知识的练习和应用环节,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小学数学作业往往是大量习题,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倍感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势在必行,同时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在对学情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设计分层作业,创新作业的形式,在减少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设计出有效的作业。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竞争的日渐激烈,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背负了极大的学业压力,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布置超过学生接受能力的各种作业,这样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还有可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加之素质教育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完善,学生的作业设计优化成为了重要的改革方向之一,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举措之一。
1 、“双减”政策中对小学作业的要求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负担已经成为让学生产生巨大学业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作业作为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忽视了作业的有效性,认为作业应当为考试服务,因此设计了大量以考试为基准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还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
2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作业观念传统
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或家长对作业的认识不到位,持有的作业观念较为传统。一种情况是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的出发点是学生课后需要做作业,只有学生完成了大量的作业,才能在测试中正确解题,才能取得高分,这样的行为是把作业当成了促使学生巩固知识、考高分的工具,这种作业观念导致学生在课后需要在作业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2.2 作业量过大
小学生的作业量过大是教育界学者和专家一直想改善的问题,同时也是此次“双减”政策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相对于课堂学习质量,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习题练习的时间;相对于学情,教师更关注的是习题结构以及与考试关联度的分析;相对于作业质量,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完成的习题数量。
2.3 作业形式单一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数学作业的呈现形式多为与课程教材紧密联系的各种习题练习。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其必定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一些计算题或者应用题,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于是就会让学生产生数学枯燥乏味甚至在生活中难以应用的错误认知。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形式单一的习题训练并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3、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3.1 改变作业观念,培养核心素养
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表面上的原因是学校的管理不善、学生之间在学业成绩上相互竞争以及教师之间以班级成绩的高低进行评比等,但实质上的原因还是观念问题。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多做作业就能取得好的成绩”这种工具化倾向,要改变“唯成绩论”的旧观念。
3.2 控制作业量,追求作业质量
学校或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充分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确定作业目标。制定科学准确的作业目标是提高作业质量的前提和关键[4]。为了更好地控制作业量,小学低年级要坚决做到“放学作业毕”;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基础作业要在学生放学前完成,拓展性作业要做到“精”“简”“趣”。在作业的内容方面,要“始于教材,高于教材”,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舍弃不必要的机械练习,保障作业的质量。
3.3 设计分层作业,落实因材施教
在“双减”政策的视角下,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测试情况等进行分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作业,分别布置以基础知识为主的必做作业、以拓展知识为主且难度稍高的趣味拓展作业以及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的拔高作业等。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内容相似但难度不一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完成,作业难度也要逐步提升,让学生能够不断挑战自己,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在学生对作业进行选择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避免学生为了偷懒而仅仅选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分层作业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的练习和拓展,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其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3.4 创新作业形式,注重全面发展
著名数学家柯朗曾经多次呼吁:无意义的单纯演算和习题训练,无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当下广泛存在对数学研究的过度专门化、抽象化和长期以来对数学应用的忽视,以及忽略数学与其他领域之间联系的状况,这种“有知识、没文化、缺素养”的作业必将激起学生强烈的反感。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进步。教师还可以在设计作业时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所在地的环境资源或者乡土资源以及各学科教材编排内容的融通点等,探索出贴合实际或者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
总之,大力贯彻和落实“双减”政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师要以作业设计为重要切入点,做好作业设计中的“加减法”,重视与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性和个体差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综合性作业和分层作业,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