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徐文静
浅谈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徐文静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仁和镇中心小学)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大纲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为我们在实施小学教学中规定了“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教学本身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体现出了它的基础性。不仅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素质教育的主要基础学科。这门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学中要体现基础性,就要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在帮助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通过语义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劳动观念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即:要通过小学语义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获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打好良好的学习基础:为学生将来获取劳动技能打好思想素质和能力基础;为学生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打好坚强的重要基础。
二、进行素质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其教学目标是为了应付考试,其教学特征是重视语言文字训练,轻视思想教育;重视语义知识,轻视在学习巾认识事物:重视机械记忆,轻视能力的培养与智力发展;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重视课内,轻视课外;重视少数学生,忽视对大多数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要把开发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特征就是要面向全体,在语言文字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意志培养、劳动观念教育和认识事物等方面的教育。正确处理基本功训练与全面提高素质的关系。从《大纲》的主要内容看出,小学语文基本功,不仅包括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而且包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中包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等各个方面。因此,把小学语文课上成基本功训练课,应从全面素质观出发。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根据不同内容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良好习惯养成、智力开发、情感培养、意志锻炼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思想品质素质、生理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发展。使诸多因素相辅相成,达到互为因果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通过学习方法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的目标引入课堂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的内容主动融合在语文教学之巾进行,以达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目的。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的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意志素质不是老师讲11j来的,而是经过训练培养出来的,这就必须要将语文课上成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训练课。闲此,必须改革课堂结构。应坚持有利于学生自学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能力的原则;坚持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原则。进行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全体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发展。
重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有机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课外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又可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积极推动作用,课外活动可采取各种活动彤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目的地组织进行,应和课堂密切结合,和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兴趣活动密切结合。
四、素质教育的任务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落实
必须建设一支具有“素质教育”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是否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关键在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在由“应试教育”引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开放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要求广大教师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改革思想,要充分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教育要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节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狭隘的应试教育观转变到全面的素质观,使培养新一代的人才要与时代的发展顺利接轨。冲破封闭式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思想上来一个全新的转变。
要组织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探索“素质教育”一系列方法途径,不断使教师的业务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小学语文学科进行素质教育势存必行,其方法、措施需不断研究、探索,以达到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打好坚实基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