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探究王秋梅
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探究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 王秋梅
【摘要】思考、探究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正当其时,尤其必要性和必然性。筑牢初中学生的理想信念,谱写一曲新时代的理想之歌,让精神上的“钙”支撑精神脊梁;落实正确的价值认同观念,在青少年时期便厚植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浓厚情怀,明确价值取向;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能够弘扬时代新风又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精准课堂导入,营造党史学习鲜活氛围;挖掘教学内容,增添党史学习课堂温度;拓展课后作业,促进党史学习知行合一,三位一体使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党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一、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必要性
1、筑牢理想信念的方向指引
早在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提出过要坚持“育新人”这一工作使命。培养时代新人,尤其是初中生,更要从他们的理想信念入手,培根铸魂。理想信念如同一颗种子在初中生的心灵深处埋下“红色”火种,随着道德与法治课堂不断的滋养,这颗种子将会顺延红色血脉,最终成为可担民族大任并为之遮风挡雨的国家栋梁。以理想信念为人生基站,从党史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向历史学习、向英雄学习、向人民学习,保持对梦想和理想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脚踏实地、抓铁留痕地勤奋来书写中国未来的美好篇章。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其政治性、专业性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在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层面更上一层楼,做到明辨是非,增强定力,学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树立“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
2、落实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青春期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节点,学好百年党史这部最具有说服力、亲和力、生命力的教材。在道德与法治课上通过教和学,了解这段光荣伟大的历史,增强信仰之力、拼搏之力和自信之力。通过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个个鲜活模样的人物,一声声“抛头颅、洒热血”的呼喊,将鲜红底色在心灵内铺就,形成坚定的政治认同。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了“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其具体表现为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通过对初中生进行党史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从筹备走到成为百年大党的不易,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认同,对在国家复兴大业作出贡献的党员英雄产生信仰,从而增强初中生的政治认同感,自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
当今中学生多为2009年后出生,历经网络时代与多媒体多媒体时代的冲击,对于信息的接收渠道更为广泛,这也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三观的塑造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何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帮助学生成为承担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党史教育必不可少。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出来的时代新人能够立大志向,将民族崛起和民族复兴为己任;明大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成大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担大任,为祖国为中国共产党为光明的未来,戮力同心,不懈奋斗。“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一百年前,中国青年为民牺牲、为国献身、为未来拼搏的青春力量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传承至今,会谱写出一曲崭新的青春之歌,培养起有骨气、有底气、有志气的时代新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与党史教育融合部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与党史教育融合部分 | |||
年级 | 课题 | 教材内容 | 党史教育内容 |
七年级 上册 | 第一课 中学时代 | 第一框“少年有梦” | 了解党带领人民的追梦过程,引导青少年向党学习,努力追梦圆梦。 |
第八课 探问生命 | 第二框“敬畏生命”中的生命至上 | 新冠疫情,中华儿女在党领导下,万众一心,创造“中国奇迹”。 | |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 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
| 讲述党员故事,感受先辈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意义。 | |
七年级 下册 | 第六课 “我”和“我们” | 第一框中的“集体的力量”。 | 航天成就、脱贫攻坚成就等案例充分体现集体的力量。 |
八年级 上册 |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 第二框“做负责任的人”。 | 卫国戍边陈红军等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 |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 第一框中“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 选取《觉醒年代》片段,爱国志士探寻救国良药;选取黄旭华视频,感受他的“为国尽忠”。 | |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 第一框中“为祖国成就感到自豪”和“对未来充满信心”。 | 结合祖国在经济、国防科技、国际地位等成就,感受党的正确领导,树立未来可期的信心。 | |
八年级 下册 |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 第一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 党领导人民战胜艰难取得百年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等。 |
第五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
第二框政党制度 | 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求同存异,促进科学决策。 | |
九年级 上册 |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 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 | 了解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感受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 社会主义民主 | 回顾1840年以来各阶级探索的救国运动,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 | |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 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中的“高扬民族精神” |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如: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抗疫精神) | |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 讲述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传奇,了解习总书记“两山论”。 | |
九年级 下册 |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一框“推动和平与发展” 第二框“谋求互利共赢” | 了解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
三、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探索途径
1、精准课堂导入,营造党史学习鲜活氛围
在对初中生进行党史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红色资源引导学生让他们进入老师所创造的课堂情境之中,做到主动思考、广泛分析,最终能够在精神和实践中去履行社会建设。如在八年级下册第8课《维护公平正义》一课中,重点论述了“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一话题。在引入的课堂环节中,教师可以讲述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真实的历史事件,用图片视频或教师描述等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营造当时学习的鲜活氛围,将学生个人带入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如何在列强的包围中捍卫国家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将这种从苦难战争中所获取的动力转化为新时代好少年的精神坐标,与当下初中生安稳平静的日子形成对比,激发起他们血脉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扬起理想信念的革命风帆,以史为鉴,明确责任。借助党史教育深刻明白课程中所讲授的“永恒”究竟是何意义,以及“公平正义”需要如何争取。
2、挖掘教学内容,增添党史学习课堂温度
在将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较难的地方便是提升党史学习课堂的温度。如何让现在的初中生与恢宏的党史历程中得以共情,让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得到增强,最好的方法便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将历史与现实进行链接,将时代所赋予青少年的历史使命能够在党史中寻找到答案,从而去帮助他们更好的谋划自己的人生,创造光明的未来。
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6课第1课时《我对谁负责任,谁对我负责任》一课中,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角色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在将党史教育融入本课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确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过上了今天新时代的富足日子。在一百年前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中国,就已经有着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发出了革命的呐喊之声,有“渴望光明”的时代嘶吼,也有“新造民族之生命”的美好愿望,更有“头颅不息抛掉,热血可以喷洒”的豪言壮志。一叶红船承载着13个人的梦想,从上海嘉兴南湖起航,沿着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最终驶向了代表胜利的新中国。
3、拓展课后作业,促进党史学习知行合一
将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结构完整的教学过程,更是久久为功才能实现得教学目标。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和教学内容后,拓展课后作业是必不可缺的一环,来夯实学生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加值观塑造。课后作业的种类很多,可以结合本地的红色资源情况进行开展。如当地具有博物馆、展览馆等与党史相关的纪念场地,可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自发到红色资源纪念馆进行了解,身临其境跨越时空、超越个人,在不同的时代中体验历史情怀。还可以结合各种影视资源,如借助《觉醒年代》、《跟总书记学党史》等优秀电视节目,在视听等多维角度加强学生的知识深化和广度拓展。引导学生关心时政新闻,让党史教育具有生命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修身立德,躬身践行,做到知行合一,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新时代初中生的新作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2]习近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 抢占先机迎难而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N].人民日报,2018-05-29(01).
[3]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J].求是,2022-02-01:1.
[4]高矗辉.党史教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进路[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2,(0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