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里的口语交际钱丽梅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里的口语交际
云南省宜良县第十一中学 钱丽梅
【摘要】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运用汉语是交流沟通的基本能力,是我们从牙牙学语就开始锻炼的一种基本能力,十年寒窗苦读,学生当中的极少一部分走上了文学写作的征途,大部分的人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利用都是通过口语交际来达到的,换句话说,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的在于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诱发兴趣;礼貌礼仪;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的能力。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还伴有肢体语言、书面语言和观察能力。口头交际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言成就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人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表达自己的意图、交流情感、传达信息,由此可以展现出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口语交流的粗浅认识,以期为一线同事给以帮助。
一、口语交际的现状
长期以来,口语交际已被列入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师观念的限制,尤其是升学率的影响力,很多的要求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口头沟通的能力还没有真正得到培养。近年来,随着我国中高考体制改革的深入,口语交际训练逐渐在语文教学中崭露头角。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已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
二、诱发兴趣是口语交际的基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感兴趣,可以让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积极自觉,学习快乐,快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所学习的知识可以灵活运用。
那么,如何诱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创造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使用多媒体、视觉图片和优美的旋律等诱发学生的享受乐趣;以创设问题为方向,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比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名字里的学问》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大家显示了这么一组名字:林木森、舒舍予、李叶生、赵红军、盛中华、王文革,然后让学生小组沟通,并猜测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这样的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的说话和表现的愿望,然后,以我的名字作为举例,告诉了同学们母亲为我取这个的名字的原因,这种分享,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名字背后似乎很简单,也寄予了父辈的希望和祝愿,同学们受到了熏陶,纷纷自主的分享着他自己名字的故事来由。
三、礼貌礼仪是成功沟通的重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以看出,小到人与人的交流,大到国家间的交流,都必须符合社交礼节的规范,否则就会显得粗鲁无礼,失礼失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效率也越加快,许多繁文缛节被抛弃了,但礼仪作为沟通的润滑剂越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礼仪是人际沟通的先决条件,也是沟通良好的关键。因此,礼仪教育是口语交流培训的必修课程。当我在教口语《交流》时,我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系列对话:向辉:喂,到明月书店怎么走?正在打扫的清洁工阿姨:(头也没抬,继续清扫着路上的垃圾)向辉:(拍了一下阿姨)我问你,明月书店怎么走?阿姨:(还是没有抬头,边清理垃圾边自言自语)唉,现在的学生呀,只知道读书,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以后可怎么在社会立足呀。向辉顿时红了脸。再次创设问题:向辉的这次问路失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积极的说:向辉说话很没礼貌。再追问:“假如你是向辉,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理解了礼节的重要性。
四、提高表达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点
语言表达是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和交流情感的直接便捷的方式就是语言。因此,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良好的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的基本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艰巨任务已经落在我们的语文教师身上。除了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和培训外,主要的方式还是口语交际课。例如,教授《假如我是导游》时,我首先设计了两段导游词,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理解:只有融入他们对景观介绍的热情,并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段,才能引起游客的想像并驻足,并适当地插入与风景相关的文化知识,可以增添人文色彩,引入具体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是导游的基本素质。
五、学会倾听是正确回应的最佳方式
口语交流强调比向互动,具有交互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耐心细致地倾听,并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彼此的意见和意图,文明得体地面对。
总之,口头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敢于负责,努力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反应能力,使学生具备和谐的人际交往素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自信交流和正确沟通的蓝天。
参考文献:
[1]朱昕昀.浅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J].商,2015(07):288.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
36(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