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之我见欧艳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之我见
欧艳梅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不仅要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同时还应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就是教学艺术的魅力。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之一的提问,必须是有讲究董群英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课堂提问不仅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提问过程即信息反馈过程。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利用提问反馈,收不到信息,或提问不当,信息反馈受阻,则将影响教学效益。因此,要取得好的、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也不得不讲究提问艺术。在教学中,提问的方式有多种:有了解学生信息的询问,有引导学生思维的设问,有进一步理解概念的追问,有培养逆向思维的反问等。下面我主要从提问方式的适当运用这一角度,来谈谈课堂提问艺术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一、在询问中了解学生需要
    了解学生需要,根据学生能力开展教学是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虽然,对数学教师来说,每天都与学生接触,特别对自己班内的学生是了如指掌。但是由于班级学生人数众多,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及家庭背景的不同,他们的学习需要每天也是在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处处时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来制定、实施教学方法。
    二、在设问中引导认知冲突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当在建立的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本质还未能充分认识,或者还在困惑不解时,这时候教师就要提出一些设问,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索问题。设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提问方式。它可以在教学中随时提出。例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它的计算方法基本上与整数除法相同,但出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遇见的第一个困惑就是除数是小数时怎么办?有的同学不顾除数是小数的特点,仍用整数除法去计算,出现了很多错误。学生不知所云,这个时候我没有直接去演示除法的竖式计算,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否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而使商不变呢?”当我的问题一提出,学生豁然开朗,“对呀,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呢?”接着学生开始在草稿本上算起来,他们利用了商不变的原理。虽然学生的计算方法还不是最精简,但他们从我的设问中,解决了小数除法的转换这一关键问题。如在教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会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或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商的大小不变。这时候看似学生已经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我就向学生设问:商一定不变吗?学生的回答也很干脆,“对,肯定不变!”教师继续设问“有没有特殊情况?”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同学甚至拿出笔来在草稿本上试试,突然有的同学就提出“老师,刚才你讲的商不变的性质,还可以添上一个条件,叫做零除外,不然商也要变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对有些概念、法则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所以我们应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设问引导他们去进一步发现问题。
    三、在追问中理解概念本质
    在教学中,小学生认知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往往是从直观观察、初步感知,到逐步抽象、深刻理解。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追问,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同时也可以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拼接,以及教师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认识到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接成四边形,但我没有直接提问:“三角形的底高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而是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因为这一追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方法。
    四、在反问中培养逆向思维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般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都是从正面给予引导。再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手,已经会计算它的面积了,但这个时候我又向学生提出:“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那么三角形的一条底和高都知道了,是否可以计算它的面积呢?”这个反问的提出必定引起学生的讨论,从中让他们认识到面积计算中的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特点。当然反问的内容选择应是有利于学生深刻思考的问题。提问要从实际出发,心中有数,而不能灵动一动,随便指定哪个学生回答。如果有些问题估计一般学生能回答出一部分,老师还可以借助他的回答,进一步启发同学们争论和深入思考。有时也可以在一些较难较重要的问题上,先叫好的学生示范,这样容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总之课堂提问,贵精不在多。特别是启发性的提问,不是单纯的提问,而是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认真探讨提问的艺术。启发性的提问,好像传说中的大禹治水,通过疏导,开拓学生的思路,使智慧之水源源而来,以促进认识的发展,从而加快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问题提得恰当,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引导学生前进。问题提得不当,则容易走形式,浪费时间,甚至走弯路。如,有些提问目的性不强;有些提问无难易之分;有些提问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广度,有些提问过难,使学生无法回答;有些提问过于死板,缺乏启发性等。这样的提问都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提问一定要注意:启发性、趣味性、灵活性和预见性相结合的特点,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对活跃课堂气氛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点击次数:15  发布日期:2023/4/5 12:00:1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