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唐 雁 张朝英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唐 雁 张朝英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一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和成功的秘籍。学习兴趣同样是培养求知欲和坚毅精神的基础。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种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有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会更长,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思维活动会更活跃,教学效果会更好,记忆时间也会更长。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推动、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刚上课时,学生初进课堂,往往人进教室,心里还想着课间的趣事。如果老师不采取一些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此时教师能够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就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教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时,我采用了电教激趣法,边讲故事边演示。先出示唐僧给沙和尚、八戒和悟空分饼的投影片,老师讲:“一天唐僧得到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把个三饼分别分给三个徒弟,让沙和尚取饼的1/3,让猪八戒取饼的2/6,让孙悟空取饼的3/9。唐僧话音刚落,三个徒弟瞪着眼睛,看着师父,师父从不偏心,今天怎么了。唐僧看透了孩子们的心思说:‘难道师父分的不公平吗?’请你们好好想一想,(三个徒弟为想状)下面让我们替他们想想,结果如何?”这时,大家纷纷议论,有的认为师父确实有偏向,有的认为一样多。究竟是什么问题呢?产生了悬念,使学生全神贯注的急于要求老师帮助解开这个谜。我边演示旋转投影片,让三个徒弟所得的饼摞在一起,让他们观察,便得出同样多的结论,从而导出今天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创设探索性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4分米,宽3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李璐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12平方分米。”学生谢一凡回答:“它的面积变小了,应该比12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三、创设竞赛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赛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赛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赛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讲授“整数的乘法”时,做课堂练习时,教师口头出题,让学生抢答并分小组进行比赛。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全体同学马上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积极举手抢答,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鸽巢问题”时,组织学生玩抢凳子游戏。让四个学生围着三条凳子转,配上欢乐的音乐,老师下达开始和结束的口令,看四个学生中的哪三位同学能抢到凳子坐下。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对鸽巢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慢慢领悟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情境,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能不断的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只要让孩子感受到课堂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到下课时他们还意犹未尽,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在课堂中也会逐渐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想象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