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张春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张春红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第二小学)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语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老师需要遵循课本的前提下,积极为学生延伸教学内容,走进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这样才能够更加发挥阅读延伸的重要性。新课改的背景下,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逐渐使得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制造教学氛围,刺激学生主动阅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认知程度,教师应该以这些学生不同的特点为出发点,结合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设置真实有趣,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学习当中,逐步引导其思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教师就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自观察春雨的样子、颜色,聆听春雨的声音,比较春雨中各种植物与动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使得学生可将自己的观察感受融入到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进而可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终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春雨丰富的色彩并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除可营造出真实的教学情景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点,为学生创设出生动、活跃的教学环境,以快速激活学生思维,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注重阅读引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小学阅读训练中,老师需要明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但是,在以往的阅读中,学生只是浅层阅读,没有深刻理解书中想要表达的意义。因此,老师要充当引导者,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随时记录的好习惯。阅读整本书的内容比较多,阅读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记录阅读笔记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段后写下自己的感悟与理解,逐渐提高对书籍的理解。六年级学生已能适应阅读整本书这样的模式。因此,在阅读中产生心灵触动的时候,老师就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促进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让阅读的效率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充分提高。

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主人公保尔艰苦奋斗的精神。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老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从中感受生命的重要性。学生在阅读时应注重记录,在阅读到经典部分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走近人物,提高阅读效率和自己的思维能力。整本书阅读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使其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老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以激发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础,提升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接受程度,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与提高。

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除了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还需要搭配以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进行引导,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式鞥的阅读能力。比如,略读与精读结合。略读就是首先指导学生通读文章,或者书籍的前言、目录,了解故事梗概,在此基础中选择重点内容或者描写比较精彩的部分详细的阅读,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勤于动笔,教师要鼓励学生圈点赏析书籍中一些经典的片段,要让他们养成深度、细度的良好习惯,学生还可以在书籍的空白之处记录下对于文章的看法,遇到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还可以抄录下来,细细的品读。课外书籍阅读完成之后,可以结合整个的故事架构写读后感或者阅读日记,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阅读课堂,让学生自由的交流,进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过程后一篇文章为核心,将多篇文章以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同时进行多篇文章的讲解,群文阅读的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提升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地转变当前学生语文被动学习的局面,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阅读教学的方法。

四、适时检测反馈,提高学生阅读自信

小学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除了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展开阶段性的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针对学生实际的阅读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阶段性的检测,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了解到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短期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进行准备和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对学生进行奖励和表扬,使其能够形成对阅读的信心,并能够不断激励其他学生进行阅读,不断进步。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测时,要及时进行统计,并能够做成简单的图表,使学生能够明确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检测时,要注重采用合适的检测方式和方法,不要给学生带来压力,使学生形成对检测的排斥心理。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要有变化,以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汉语知识为切入点,以所阅读的文本作为载体,多元化地设计教学策略,并切实转变角色,从演员变成导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与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在不断地探究问题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点击次数:26  发布日期:2023/3/2 17:30:4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