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探究李玉英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探究
四川省西充县太平镇小学 李玉英
摘 要:我国的小学教学内容与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更为重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重点论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
关键词:探索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自主 探究性 学习策略
我国的小学教学内容与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教学模式还主要采用“满堂灌输,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这种现状严重抑制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在《新课标》中指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如下: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互动和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会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关爱、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会。教师要善于肩发诱导,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提高。营造一种学生的内在需要、融洽、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学生自主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一是教学过程中保证充分的思维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人类社会的发明创造,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所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既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经过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尽可能使他们自己主动获取知识。
二是教学过程中,提供宽裕的学习空间。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习的起点和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点,老师还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宽裕空间。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陛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相互竞争的精神。
二、钻研“教材”,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兴趣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精心选取数学素材,紧密联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教材,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
三、创设丰富的情境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活动中开始”。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恰当选择,并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是在玩乐、游戏中激发探究知识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喜欢游戏玩耍的特点,把一些数学知识设计成一种游戏活动的形式。如:在学习圆柱体表面积时,用游戏的方法指导学生操作,给圆柱体“穿衣服”。在“裁”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面积一个长方形围成的,衣服“穿”上了。再请学生把它“脱”下来,量一量,算一算,从而得到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游戏式的“裁”“穿”“脱”教学方法,使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是在操作情境中——做数学。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知识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究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在认知活动中探索未知、体现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训练技能”的价值。如:教学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时,这部分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从直观入手,指导学生“割”出面、棱、顶点来。先拿一个苹果平削去一个面,讨论得到什么?(面),垂直于这个面平削去一块又得到一个面,讨论两个相交的地方得到什么?(棱),再垂直于这两个面平削去一块,讨论三个面相交的地方叫什么?(顶点),直到“割”出_长方体。在“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眼、手等感官直接觉到了面、棱、顶点的特征,便直观形象地理解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意义,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注重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部分学生只跟在别人思维后面走,没有独立见解,很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这有待于教师及时地发现、调节、解决。另外,小组合作要限时限地,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地乐于合作。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听”、“讲”--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要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不同的想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
总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迫在眉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要创造性的教,又要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从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地学的状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