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表演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索郎曲珍

表演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索郎曲珍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中心小学)

摘   要:新课程理念,让许多教师改变了以往 “满堂灌”或“满堂问”的低效的教法,代之以自主、合作、体验和探究等新的教学方式,这是教学理念的进步,是可喜的;然而,有些年青教师虽然运用的是课堂表演等新的教学形式,但是,并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表面上的热热闹闹,难以掩盖实质上的低效或无效,这不能不让人心生忧虑。对此,文章简单剖析了课堂表演存在的不足及着重阐述如何进行高效的课堂表演。

关键词:表演 ; 语文教学 ; 运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和注重体验与感悟的理念,许多教师乐于选择凸显学生主体而又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而课堂表演就是受到追捧的形式之一。恰当的表演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感知课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然而笔者发现许多的课堂表演却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文本内容不加选择,滥用表演,弄巧成拙;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表演的目的和作用,没能选择合适的表演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提升学生感悟;教师不能很好地组织、指导和调控,表演匆匆走过场,作秀成分多……这样的课堂表演,没有实现教学目标,甚至有些拙劣或滑稽的表演还会破坏课堂气氛,背离了应有的教学情境,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适得其反。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一种适度的课堂表演,那么如何通过表演打造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选择合适的表演内容

语文教材中,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表演,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表演,更不是任何表演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要选择适合表演的课文内容及其材料。一般来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难理解的字词,难懂的句子、段落,需要复述的课文,以及习作的训练可选为课堂表演的内容。

如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打斗场面的一段,有几个描写林冲和洪教头打斗的词:“把棒一横”的“横”,“抡起棒”的“抡”,“直扫”的“扫”,“劈头打来”的“劈”,“又提起了棒”的“提”,“甩出老远”的“甩”……这些词若采用解词的方式理解,很难说得清、道得明,学生往往会对这种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因此,课上不妨让学生采用读读演演的办法来帮助理解,先让学生在台下自己比划动作,再让学生上台表演,然后组织评议,最后让学生将这些词所呈现出来的意象放到课文中去体会。这样,学生不仅生动具体地理解了词的意思,而且,一堂课下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将课文背出,因为大脑处在兴奋状态下接受信息是最快的,而且记忆也较为长久。

总的来说,对于一些不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他们可能无法准确的理解,此时可以通过安排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对于一些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事物,则勿滥用表演。

二、选择合适的表演时机

表演前应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示范及讨论中把握角色,然后再要让学生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至此,表演的时机才算成熟。这样,学生对所要表演的内容成竹在胸,表演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如《晏子使楚》是一篇以人物对话为主、故事情节简单的略读课文,非常适合以排演课本剧的方式组织教学。表演前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准备的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把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时机成熟了,把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锋分为三个场次,让学生选择不同场次进行排演。这样,无须烦琐的词句分析,无须可有可无的乏味问答,当机智善辩的晏子和狂妄无礼的楚王活脱脱出现在师生面前时,自然证明了学生对课文的成功解读。

三、选择合适的表演方法

1.单项表演。即表演既没有情节,又没有多个角色,只是对课文某个词语意思作诠释。如教学《小猴子下山》,课文有一些表示小猴动作的词:“掰玉米”的“掰”,“捧桃子”的“捧”,“抱西瓜”的“抱”,“扛着往前走”的“扛”等,教师就让小朋友做这些词语的动作,不仅区别了这些动作,而且也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大大增强了阅读课文的情趣。

2. 模拟表演。有些课堂表演,不是直接表演课文情节,而是改变课文内容,模拟某种生活情境,再作间接的表演。如教学《颐和园》这篇游记课文,教师模拟旅游活动,让全班学生当“游客”,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教师给“导游”戴上一顶旅游帽,一个无线扩音话筒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要“导游”把课文改变成导游词,指着投影屏幕上依次出现的颐和园景点,向“游客”作介绍。“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由“导游”解答。课本中凡游记一类的课文,都适宜作这种形式的表演。

3.说明表演。对一些说明文体裁的课文,我们还可以将其说明对象变成自述表演。如《新型玻璃》一文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深读课文的基础上,要学生以拟人化的方法作“XX玻璃自述”的表演。说明表演把说明的物件改变为生动有趣的拟人化的“自述”,对于说明文教学来说,不但能变枯燥为生动形象,而且能更好地体现说明文的教学特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课本剧表演。应当说课本剧是一种相当正规的演出,它主要在课外活动时上演,但是也可以简化为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就是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再组织演出的活动。这不仅是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而且已成为取材于语文课本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型剧种。如上文提到的《晏子使楚》,就可以编排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了。

5.创新表演。在学习课文语言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适当地增加一些细节展开表演。这些细节是学生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的大胆、合理的创造。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已有感悟与体验有新的飞跃。

四、教师要做好组织、指导和调控

凡事总讲究一个“度”的把握,演员的表演艺术也涉及一个“度”的问题。我们把这个“度”叫做表演的分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演员表演一样也需要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花费了很多心思和精力来做好教学准备,详细设计了每一个教学步骤,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就在于“度”掌握的不好。一般情况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紧要关头如教学高潮到来时,就是教师课堂表演最应把握分寸的关键时刻,同时也是学生热情最高涨,教学时机最好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教学,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表演手段恰如其分的演好引导者这一形象,指引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是课堂表演的驾驭者,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课堂上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因此,我们要适当指导让那些虽然热闹、有趣、精彩,但却没有实效、不真实的表演驻足课外。

总之,语文课已远远不止于读读、说说、写写,让表演走进我们的课堂,打破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使语文教学的魅力得以充分显现。

表演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点击次数:124  发布日期:2017/7/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