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利用提问法打造音乐教学思维培养新引擎 李玲玲

利用提问法打造音乐教学思维培养新引擎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李玲玲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正从“技能传授”向“思维培养”转型。提问法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核心工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创造。本文以西南师大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层次化、情境化、开放性的提问策略,构建以思维发展为导向的音乐课堂,实现知识习得与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提问法;小学音乐教学;思维培养;方法

一、引言:音乐教学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不仅是艺术素养的培育,更是逻辑思维、审美判断与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训练。西南师大版教材以“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为框架,强调通过体验式学习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然而,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模式仍占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与批判性思考。

提问法作为教学互动的核心手段,能够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深入音乐情境,激发联想与表达,从而培养其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材内容,构建“问题链设计—思维活动引导—实践反馈优化”的三维模型,为音乐教学思维培养提供可操作路径。

二、理论框架:提问法与音乐思维培养的关联性

(一)提问法的认知功能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提问可分为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型、评价型和创造型六个层次。在音乐教学中,低阶问题(如“这首曲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可巩固基础认知,高阶问题(如“如果用另一种乐器演奏,情绪会如何变化?”)则能推动思维进阶。

(二)音乐思维的构成要素

音乐思维包含感知思维(对音高、节奏的辨识)、形象思维(音乐意象的联想)、逻辑思维(音乐结构的分析)和创造性思维(即兴创作与改编)。提问法需针对不同思维类型设计问题,例如:

1.感知思维:“你能听出这段旋律的起伏吗?”

2.形象思维:“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画面?”

3.逻辑思维:“这首歌曲的段落是如何重复的?”

4.创造性思维:“如果为这首曲子编一段舞蹈,你会怎么设计?”

(三)西南师大版教材的提问切入点

教材中“音乐故事”“音乐小百科”“创编活动”等栏目为提问提供了丰富素材。例如,三年级上册《小乐队》单元可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索乐器音色与情绪表达的关系,四年级下册《牧童短笛》则可结合创作背景提问,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三、实践策略:基于教材的提问法应用

(一)情境化提问:激活音乐感知

案例:二年级下册《小蜜蜂》,教学实施中可这样进行问题设计:一是“小蜜蜂采蜜时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用动作模仿吗”(感知节奏);二是“如果用不同的乐器表现蜜蜂飞舞,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音色联想)。实施效果:学生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探索,将抽象音乐符号转化为具象体验,培养音乐感知力。

(二)对比式提问:深化音乐分析

1.案例:五年级上册《歌唱二小放牛郎》

2.问题设计:

(1)“歌曲中哪些部分速度变慢了?为什么?”(分析情绪变化)

(2)“如果去掉合唱部分,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理解音乐结构)

3.实施效果:对比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细节,提升逻辑分析能力。

(三)开放性提问:激发音乐创造

1.案例:四年级上册《幸福拍手歌》

2.问题设计:

(1)“除了拍手,还能用哪些方式表达‘幸福’?”(拓展表现方式)

(2)“如果为这首歌编一段歌词,你会写什么?”(鼓励即兴创作)

3.实施效果:学生提出用跺脚、拍肩、哼鸣等多种方式演绎歌曲,甚至创作出“如果感到幸福就摇摇铃”等新歌词,创造力显著提升。

(四)跨学科提问:拓展思维边界

1.案例:六年级下册《茉莉花》

2.问题设计:

(1)“这首民歌在哪些国家流传过?它们的版本有什么不同?”(音乐与文化)

(2)“如果用国画表现这首曲子,你会选择什么色彩和构图?”(音乐与美术)

3.实施效果:学生结合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知识,构建多维度的音乐认知体系。

四、效果评估与优化路径

(一)学生思维发展评估

通过课堂观察、作品分析和访谈记录,评估提问法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1.低阶思维:能准确回答基础问题(如节奏型、音高名称);

2.高阶思维:能分析音乐结构、评价不同演绎版本、提出创新性改编建议。

(二)教师提问能力提升

教师需从“问题设计者”向“思维引导者”转型,具体策略包括:

1.预设与生成结合:课前设计核心问题,课中根据学生反馈动态调整;

2.等待时间优化:提问后留足思考时间,避免急于给出答案;

3.追问技巧运用:通过“为什么?”“还有吗?”等追问深化思维。

(三)教材资源的二次开发

针对教材中部分内容提问点不足的问题,可补充以下策略:

1.挖掘文化背景:如《春节序曲》可提问“不同地区的春节音乐有什么特点?”;

2.融入生活经验:如《大雨和小雨》可提问“你听过哪些自然声音?如何用音乐模仿?”

五、结论:提问法赋能音乐教学思维转型

通过系统化、情境化、开放性的提问设计,音乐课堂可实现从“知识灌输”到“思维激活”的转变。西南师大版教材为提问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载体,教师需持续探索提问策略与教材内容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未来,可进一步结合数字化工具(如音乐创作软件、互动平台)拓展提问维度,构建更具开放性的音乐思维培养生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点击次数:3  发布日期:2025/6/27 9:53:4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