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三注意” 杨茂芳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三注意”

杨茂芳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中学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历来是许多同学最惧怕、最头痛、最不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才能消除同学们“怕”的心理,增强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喜欢数学课,想上数学课,乃至热爱数学呢?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抓好以下“三注意”。

   一、“注意”课题的导入

  课题的引入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课堂教学上,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探究中去,进而产生对数学的喜爱。所以课题的引入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并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力为出发点。不能千篇一律,以下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1、悬念法

   悬念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起,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上课伊始,可根据所教内容的性质及教学目标,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2、情景法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比例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测量出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同学们一听老师有求于他们,非常兴奋,马上讨论开了,有的说:派一个小的同学拉上一根绳子爬上旗杆顶去就可以测量出来了;更有的说:把旗杆放倒就可以测量了。这时候老师再点出:同学们,我这里有一种方法,既不要爬旗杆,也不用把旗杆放倒就能够很快地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你们想学吗?同学们用惊异的口气大声回答:“想学”。那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道来学习比例这一章节。学完后,望同学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好前面提出的问题。以后的课同学们听得非常的专注。教学非常成功。

   3、设疑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 在学习时, 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如:我在引入概率这一章时,我了解到同学们非常喜爱玩扑克,于是从玩扑克入手,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副扑克有54,那么你们从一副扑克中随意抽取一张能得到红桃K的机会有多大呢? 从而引出新课内容。这样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知,符合探求知识的规律,这样的安排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方法、事例及语言

   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老师的教法得当,所举的事例能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加上讲解幽默风趣、语调和谐,就能够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于课堂教学中。

   1、教学方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设计。如果方法设计得当,就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我在教学分式这一内容时,根据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这一特征,采取类比的教学方法,由分数的性质、法则类推出分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教学事例。课堂教学中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有关事例,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问题的讨论中去。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介绍老师现在有50元钱,想全部用于购买2元和3元一支的钢笔共20支发给上次数学测试有进步的同学,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2元和3元的钢笔各得多少支?同学们听了之后,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去。“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3、课堂教学的语言。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以数字、计算、推理证明为主的,本身就非常的单调、枯燥。这就更要求数学教师讲求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语言抑扬顿挫,能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缓解持续紧张对思维能力的抑制;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可以消除课堂中沉闷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容讲解时,遇重点部分可以适当加重调值,放慢语速;次要部分可以适当降低调值,加快语速。切忌一节课“一个”语速,“一个”调值。

   三、“注意”课后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课末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末小结得好,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课后积极思维。作业布置得当,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末小结时,通过教师“画龙点睛”将所学知识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使所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提出一些与本节和后续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可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离开课堂。使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延伸到课余,促使学生兴趣、爱好向稳定性发展。因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节课的小结和作业的布置。小结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富有气味性;作业应“精”而“少”,富有针对性。

   当然,要想让同学们喜欢数学课,想上数学课,并不是一朝一夕或上好一两节课就能够办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学生的老师和朋友。


点击次数:5  发布日期:2025/6/27 9:52:5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