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高效教学课堂构建的策略探究 王阳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高效教学课堂构建的策略探究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 王阳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载体,结合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要求,探讨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通过分析教材特点、教学现状及学生认知规律,提出创设真实情境、实施问题导向、强化实验探究、融合信息技术、优化评价体系等五维策略,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标(2022年版)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然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仍存在“重知识轻素养”“重结论轻过程”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探索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
一、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分析
(一)强调科学探究过程
人教版教材通过“伽利略对摆的研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等案例,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的完整探究过程。
(二)弱化概念严密性,强化实践应用
教材在表述物理规律时,注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匹配。例如,光的反射规律仅表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未涉及“共面”“分居法线两侧”等严谨表述,避免学生因概念复杂化而丧失学习兴趣。这种处理方式符合新课标“不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体系”的要求,为学生预留了自主探究空间。
(三)融合跨学科实践
教材新增“跨学科实践”栏目,如“制作简易电动机”“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等,将物理知识与工程技术、社会生活相结合。例如,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章节中,通过分析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能源系统,引导学生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活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核心素养的基础,需通过真实情境的体验形成。例如,在“压强”教学中,可引入“图钉钉尖与钉帽面积差异”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教师可进一步展示“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建立“增大压强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实现”的物理观念。
案例:在“大气压强”教学中,教师演示“覆杯实验”,将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用塑料片封住杯口,观察塑料片不脱落的现象。通过这一真实情境,学生直观感受大气压的存在,进而理解“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共同作用”的物理观念。
(二)实施问题导向,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需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实现。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可设计以下问题链:一是为什么静止的物体需要外力才能运动?二是伽利略如何通过斜面实验反驳“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三是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通过逐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质疑—实验验证—理论升华”的思维过程。
(三)强化实验探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是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需通过“设计—实施—分析—改进”的完整流程落实。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步骤:
1.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如何?
2.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3.实施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录数据。
4.分析论证: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
5.改进实验:尝试用不同材料(如毛巾、砂纸)替换木板,验证结论的普适性。
(四)融合信息技术,拓展学习路径
信息技术可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动画模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传播路径,动态展示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对于“磁场”等抽象概念,可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通过交互操作观察磁感线分布。
(五)优化评价体系,促进素养发展
评价体系需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例如,在“浮力”单元测试中,除传统计算题外,可增设以下题型:
1.实践题:设计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分析题:解释轮船从淡水驶入海水时浮沉状态的变化。
3.创新题:提出一种利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三、实施建议与挑战应对
(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向“素养培育者”。建议开展以下培训:
1.核心素养专题研修。解读新课标要求,设计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2.实验技能提升。掌握数字化实验设备(如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的使用方法。
3.跨学科整合能力。学习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设计跨学科实践项目。
(二)教学资源开发
学校可建设“物理素养资源库”,包括:一是真实情境案例集,收录生活、科技中的物理现象;二是探究实验工具包,提供低成本、易操作的实验器材(如注射器、吸管等);三是数字化学习平台,整合微课视频、虚拟实验室、在线测试等资源。
(三)挑战与应对
1.课时紧张。可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整合内容,减少重复讲解。
2.学生差异。采用分层任务设计,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差异化支持。
3.评价难度。开发素养评价量表,明确各维度评价标准。
四、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需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实施问题导向、强化实验探究、融合信息技术、优化评价体系等策略,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物理教学”的融合模式,为素养教育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范青林. 在物理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 (2023年。
[2]张志明,浅谈打造高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J]. 教师,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