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情境创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屈蔚

情境创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屈蔚

摘要:本文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情境创设策略在提升课堂效能中的作用。通过分析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三类典型案例,提出情境创设需遵循教材适配性、思维启发性、生活关联性原则,并总结出三阶递进实施路径: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情境探究深化认知、情境迁移促进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科学设计的情境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

关键词:情境创设策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正经历从知识本位素养本位的范式转变。情境认知理论指出,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应置于真实或模拟的实践情境中。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知识传授与生活脱节、思维培养形式化等问题。情境创设策略通过构建认知支架,能有效破解这些困境。

、情境创设策略的理论基础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建构的情境依赖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情境互动的动态过程。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提供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认知挑战,情境创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桥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则强调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对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些理论为情境创设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情境创设策略的实践类型

(一)生活化情境:构建认知桥梁

生活化情境通过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降低认知负荷。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教师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学生分组扮演收银员、顾客,使用不同面值人民币完成支付。该情境设计体现三个关键要素:真实道具(人民币学具)、角色分工(收银员、顾客)、任务驱动(计算找零)。研究显示,此类情境能使四则运算正确率提升,同时增强学生货币价值认知。

认识钟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记录我的一天时间轴:早晨7:00起床、8:00到校、12:00午餐等。通过将时间概念与生活事件关联,学生时间认知准确率提高。这种情境设计遵循具身认知原理,通过身体经验促进概念理解。

(二)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张力

问题情境通过设置认知冲突,驱动深度学习。在多边形面积教学中,教师呈现校园花坛改造问题:需将梯形花坛改为平行四边形,如何计算面积变化?该情境包含三个思维层次:面积公式推导、图形变换分析、实际方案优化。实验表明,此类问题情境能使空间想象能力快速提高。

可能性教学中,教师设计抽奖转盘实验:红色区域占1/4,蓝色占3/4,连续转动10次记录结果。通过数据统计与理论概率对比,学生理解独立事件概念。这种情境设计体现做中学理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

(三)多媒体情境:突破认知局限

多媒体情境通过动态演示,化解抽象概念理解障碍。在观察物体教学中,教师使用3D动画展示立方体旋转过程:正面、侧面、顶面视角切换。配合实物操作,学生空间方位判断准确率有效提升。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符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特征。圆的周长教学中,我们教师用动画演示滚动法测量过程:硬币沿直线滚动,轨迹长度即为周长。通过动态可视化,学生理解圆周率概念的时间明显缩短。多媒体情境的交互性设计,能有效维持学生注意力水平。

、情境创设策略的实施原则

(一)教材适配性原则

情境创设需紧扣教学目标,避免为情境而情境。在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教师设计超市购物情境时,刻意控制商品价格均为为单位,既保证计算难度适中,又强化小数位值概念。这种改编体现对教材内容的创造性使用。

(二)思维启发性原则

情境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如租船方案优化问题:39人需租船,大船限乘4人租金30元,小船限乘3人租金16元。该问题存在多种解法,能培养优化意识。数据显示,经历此类训练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明显提升

(三)生活关联性原则

情境素材应贴近学生经验,如测量课桌活动:学生使用直尺测量课桌长宽,计算面积。这种实践不仅巩固测量技能,还培养量感。研究显示,参与此类活动的学生,单位换算错误率大幅降低。

、情境创设策略的实施路径

(一)情境导入:激发认知兴趣

采用悬念导入法,如三角形稳定性教学:展示摇晃的木凳,提问如何加固?。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学生参与度提升。这种导入方式符合ARCS动机模型,能有效激发学习期待。

(二)情境探究:深化概念理解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统计班级身高活动中,要求学生分组测量、记录、分析数据。通过分工协作,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还培养数据意识。实验表明,合作探究组的数据分析能力测评得分大幅提高。

(三)情境迁移:促进知识应用

设计跨学科任务,如校园绿化规划项目中,鼓励学生结合数学(面积计算)、美术(设计草图)、科学(植物选择)知识。这种综合实践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参与项目的学生,综合素养测评得分明显提高。

、结论与展望

情境创设策略通过构建做中学的认知环境,有效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未来研究可关注:1)虚拟现实(VR)技术在复杂情境创设中的应用;2)情境教学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3)差异化情境设计满足多元学习需求。建议教师建立情境资源库,实现优质情境的共享与迭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文英.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1(4):56-61.

 

点击次数:10  发布日期:2025/6/24 8:46:2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