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要从德育开始 李美华
幼儿教育要从德育开始
李美华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幼儿园
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授于学生文化知识、解答疑问,更重要的是“传道”。胡锦涛总书记说:“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教会一个孩子做人的道理,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责任,教育的根本是爱与责任的统一。
我国的教育历来是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统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作恶愈大。”而一个人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会影响一个人的终生,然而现在我们的道德教育正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
一、极端的唯我主义冲淡了传统的道德建设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都生活在众星捧月之中,凡事都以“我”为中心,缺乏谦让、互助、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孔融让梨、韩香温席、程门立雪、乌鸦反哺等等这样的美德,他们似懂非懂,学而不学。我知道,像他们这些生于21世纪的孩子,对于那些遥远的传统故事的理解恐怕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我们蕴藏在优秀道德教育中的温、良、恭、俭、谦,在他们这一代人眼里已失去其本来的真谛,那种传统美德离我们已越来越远。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而导致长大后走上不归路的青少年屡见不鲜,他们在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极端的方式进行发泄,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打架、偷抢甚至触犯法律,更不要说顶撞、谩骂父母和老师,污言秽语骂人了——中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建设
尽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一再强调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是困难的多。因为沿袭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评价机制在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中已是根深蒂固。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读——入仕”的极端的功利性目的是他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于孩子的教育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德才兼备,用现在的家长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而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头上的光环同样是好的教学成绩和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教师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首要的是学生的成绩和你的处世态度,即使不以成绩论英雄的幼儿园也以教师的工作表现为尺度,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如空中楼阁。教育中对“人格”这个因素的塑造和身心素质的培养自然而然的被忽视了。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让我们的孩子“练习不经意的仁慈和不自觉的美德”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
三、坚持以幼儿为本、科学合理的进行美德教育
我们无需现在就给幼儿园的孩子讲什么和谐社会、共产主义,这些名词对他们来说深奥的很,我们只需教给他们如何做人的道理,教授我国的一些常识,教育他们爱自己的祖国!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理想的道德教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榜样,科学合理的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道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启蒙教育,循循善诱,以事明理。我们可以通过现实生活或以往故事中榜样的作用,让他们懂得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美德,学会爱护公物、珍惜荣誉,具有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诚实的品质、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有谦虚的品质、宽容的胸怀,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及足够了——更深层次的美德教育应该是稍大一点的孩子受的教育。
二、教学中要因人施教
幼儿成长是阶段性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发育特点。我们的教学进度大纲安排也是根据幼儿成长阶段性周密考虑制定的,但也有一些接受能力超前的天才儿童,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这样的天才,可以建议家长带幼儿去多学习,重点学习其擅长的东西,或在教学空闲时间给他们吃点小灶,但不能因为这几个孩子接受能力强就忽略了大多数幼儿,提高大部分幼儿对知识的接受标准,也不能打击接受能力慢的个别幼儿。绘画、舞蹈课等都是在幼儿感兴趣的前提下开发其潜在艺术素质的启蒙教学,不同的幼儿肢体协调能力、手脑掌控机能是不同的,要鼓励和引导,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所有孩子达到一样的标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体现在各科的教学中,比如在教授幼儿学习古诗词、儿歌时,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一味地灌输、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么孩子就会嘴上背诵朗朗上口的诗句,但是对诗歌含义却不知所云。为避免呆板、片面的古诗歌分析讲解压抑幼儿对知识的渴求,在教学中就要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用讲故事来铺垫好,使内容极为丰富的诗词、儿歌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又比如在外语教学中,哑巴英语是我们教学的弊端,一味地强调语言发音会忽略幼儿的语言素养,因此,教师万万不可让幼儿死记硬背单词,如果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应用语言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外语效果会更好。
四、创造美的环境让德育在美中升华
后汉尚书令朱晖教育后代:“你们不一定要学我如何做官,但不妨学我如何做人”,德育主要侧重于对善的行为的逻辑判断,是需要通过人的理智和意志才能实现的。对幼儿的美德教育必须有其成长的环境,道德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给孩子一个“真、善、美”的环境,可造就他们“真、善、美”的人格。著名国画家丰子恺先生说:“圆满的人格像是一个鼎,真、善、美是鼎的三个足,对于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事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共同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字”。在现实生活中,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是我们做老师和父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