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街镇幼儿园自然区域的建设 肖 杨
浅谈街镇幼儿园自然区域的建设
肖 杨 云南省永胜县第二幼儿园
摘要:街镇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势,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为此,注意物品收集,要重视幼儿参与性;物品摆放,提升幼儿审美力;物品使用,体现教育适宜性;物品管理,增强幼儿责任心。
关键词:街镇幼儿园;自然区域;教育价值
幼儿园的自然区域又称幼儿园的自然角,一般有自然植物的展示、孩子们种植的植物、孩子们饲养的小动物组成。它是幼儿园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教育价值难以充分估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街镇幼儿园绝大多数幼儿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对自己司空见惯的农村资源认识并不全面,有的时候虽然认识却不会用语言完整系统表达。幼儿园有必要充分利用自然角,引导幼儿探索,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一、物品收集,重视幼儿的参与性
儿童的幸福成长就是由一个个记忆深刻的快乐事件串联起来的轨迹,收集物品的过程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体验,更能满足幼儿好动、好奇的天性,必须充分重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物品收集的来源渠道多,收集的物品丰富,幼儿参与班集体活动,不仅促进了亲子交流,同时也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幼儿获得成就感,增强幼儿自信心。
二、物品摆放,提升幼儿的审美力
幼儿在自然区域的摆放活动能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如:秋天,班上收集了许多庄稼,有的班上完整摆放一株自然状态下的棉花,有棉叶、棉花、棉桃、棉花的根、枝干、花朵和花苞;有的摆放一小捆水稻,有水稻的根、茎、叶;有的摆放一株红薯,红薯的生长过程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种摆放将植物形态的自然美完全地呈现给幼儿,使孩子对摆放的自然资源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摆放的时候结合自然区域的橱柜和墙面,不仅摆放整齐,而且编排成一些造型,更能逐步培养孩子的美感。例如将庄稼能吃能用的部分用盘子逐一摆放出来,有稻子、棉花、山芋、花生、红豆、绿豆、葵花子……所用的盘子大小形状花形相同,既巩固了孩子对秋天庄稼收获种类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整齐的摆放给孩子以美的享受。也有教师将收获的果实和种子进行加工,将柿子制作成鸡、人手、梨子,将芝麻粘贴成小猫、小狗、鸭子、人物、花草,将辣椒、茄子、玉米串起来,挂在墙上,用一次性的塑料杯种植大蒜……这些自然物品摆放鲜活别致,孩子们既加深了对这些庄稼的新的认识,更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审美力。
三、物品使用,体现教育的适宜性
自然区域的教育价值挖掘与孩子年龄有关。小班主要是帮助孩子认识事物,获得生活经验和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中班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从观察管理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生活的经验和体验;大班主要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管理过程中获得有关生活的经验和体验。
自然区域同一物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起的教育价值不同。如:自然区域里都有大蒜,小班主要的教育价值是让幼儿观察认识大蒜;中班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种植大蒜,获得有关种植经验,加深对大蒜的认识;大班孩子是如何有效管理大蒜,如何发挥大蒜的作用,尝试用大蒜烧菜,把大蒜瓣管理好,保存更长时间,将大蒜瓣串成不同的形状,供别人欣赏。
同样,自然区域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如:在管理自然区域的过程中,让粗心的孩子养成了做事细致的习惯,让胆小的孩子在收集的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同时孩子在自然区域物品的摆放过程中学会了讲究整洁。
四、物品管理,增强幼儿的责任心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各班宜充分利用自然区域的管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如:中班孩子饲养了小金鱼,孩子们首先探究了解金鱼吃什么,知道了金鱼除了吃买的鱼食,还吃一些其他的东西,如:肉、小鱼。后来孩子又探究出金鱼有时候为什么会不吃食物,原来是因为小朋友喂的太多了……在管理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各种生活和学习的体验,进一步增进了对科学的兴趣,发展了探究能力。
幼儿在自然区域的管理过程中,也培养了责任心,如:一般孩子到了中班就开始采用值日的形式,给自然区域所种植物的浇水,试想,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孩子不去给植物浇水,这个植物就回枯萎,在浇水的过程中到底浇多少,什么时候浇,孩子在探究中、在劳动中,经验会不断获得。
大班孩子在自然区域的管理中不仅学会了管理的方法,还能学会用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管理方法及管理对象的不同变化。如:大班孩子记录种子发芽,用两个相同的杯子,放相同数量的稻种,杯子内的水位高度不同,种子发芽的情况就不同。在管理的过程中,促进了孩子多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