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技能 任顺媛 杨福美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技能
任顺媛 杨福美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一小学
[摘要]熟练地掌握语言表达技能,懂得语言艺术,是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讲情绪,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语言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 教师语言技能
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能找到适合他和他的学生的教学语言。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教学语言,不仅仅单纯是指课堂上老师讲述的有声语言,还包括像教师的动作,手势,眼神等的肢体语言。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精彩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时候听别人讲话是一种享受,当老师声音甜美柔和时,会带动学生更好的进入课堂。老师的一颦一笑都牵引着学生。我发现,课堂语言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富有教育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传道”与“授业”同步进行的教书育人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语言势必带有教育性。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能够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和启迪。教师应该注意将课堂口语的教育性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与所教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
2、富有科学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由教师所传授知识的科学性决定的。课堂只能传授科学的知识与文化,它是知识的殿堂,塑造人类的灵魂的摇篮。所举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所讲道理应该有根有据,无论对一个概念的解释,一个命题的阐述,甚至一个人的评价,都要客观无误。
3、富有示范性,准确性
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新课程教学里设有口语交际这个内容,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注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习惯,如听者要学会听,认真听;讲者要表达清晰和讲礼貌,在交际过程中我还教会学生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不客气等。教师在语言教学时,也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使用值得学生仿效的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4、富有童趣,激发性
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一味地生硬的传授只会事倍功半,但能吸引学生的教学却能事半功倍。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用:“同学们,生字宝宝来到课堂上跟我们交朋友了,你能准确地把它的名字读出来吗”“生字宝宝可淘气了,有时它把拼音帽子摘下来,有时它们又弄丢了身边的手杖,你还能把它认出来吗”相信像这样的过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5、教师语言要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课堂语言应该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发音规范,说话速度快慢适宜,语调应当平直自然。有时,教师还要根据讲授内容的特点和表达上的感情需要,使自己的语言频率和节奏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扬起伏,错落有致,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间隙。在教学《将进酒》时,教师的抑扬顿挫的语言和饱含激情的语调,能很快将学生的情绪带入课文中。因为语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把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融合起来,以加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二、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在教学中,把“无声语言”引进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神态语
有人说过: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创造一个奇迹,我们顺手的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竖起的一根大拇指或是对他的表现微笑地点点头……这对孩子们都很敏感,他们能从这些简单的动作中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而这些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神态语,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容忍中有警告。如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很紧张时,我会微笑着向他点点头,让他得到信心和勇气。当课堂纪律松散时,我会用严肃的表情来表达我的不满,学生通过察言观色,就可以意会到老师的情绪。这些简单的动作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手势语
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学生都关注着,这时候,手势语起到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很出色时,我会竖起我的大拇指表示我的赞赏,或是给孩子一个拥抱。又如上课时,学生在开小差,我会悄悄地走到他身旁敲一敲他的桌子以表示我对他的警告。
在教学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跟着模仿,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必然会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葡萄沟》这篇课文,我在课堂上还让学生尝尝葡萄的味道,通过做一做,尝一尝去直观教学。同时让学生模仿新疆吐鲁番的老乡卖葡萄,让孩子们真正体会“热情好客”。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练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玩、学,其乐无穷。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不疲。
教学语言就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不仅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学习,喜欢学习,而且能帮助孩子建立和恢复自信,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成长等等好处。这也是我们研究教师语言的目的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