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学前幼儿品格教育有效实施的路径探索 邹 燕

学前幼儿品格教育有效实施的路径探索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第一幼儿园  邹燕

摘要:乡镇幼儿园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幼儿品格启蒙的重要使命。本文立足乡镇幼儿园教育资源现状,从乡土资源开发、家园共育机制建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探索符合乡镇实际的品格教育实施路径。

关键词:品格教育;乡镇幼儿园;乡土资源;家园共育;实施路径

乡镇幼儿园强化品格教育实施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由之路的政策导向,也是破解乡镇教育特殊困境关键突破的现实需求,更是为幼儿奠基终身发展的科学选择。作为执教者,在全面推进“五育合一”、全面育人教学改革的今天,扛起学前幼儿品格教育实施重任除了要高度重视外就是要积极探索路径,让幼儿从小获得良好品格教育护航。

一、乡镇幼儿园品格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这是目前学前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乡镇幼儿园普遍存在玩教具匮乏、绘本资源不足、多媒体设备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品格教育情境化、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在走访中我们发现,个别乡镇中心园仅有基础品德类绘本35册,人均还不足1本。这显然不利于品格教育的实施。

(二)教育方法单一化倾向

问卷调查显示,在品格教育实施中有78%的教师仍以“说教式”“命令口吻”教学为主,缺乏角色扮演、劳动实践、品格应用等体验式活动设计。这种单一化倾向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心中的“听话教育”观念导致了幼儿被动接受成为了常态,主体性发挥严重不足。

(三)家园共育机制不健全

乡镇幼儿与城中相比,一个显著不同就是留守儿童占比高,个别班级竟然高达78%。这对于品格教育的家园共育机制的建立带来了难题。原因在于祖辈教养观念滞后,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就会形同虚设。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个别幼儿园家长亲自到园参与品格教育活动的比例还不足20%

二、乡镇幼儿园品格教育困境的根源探究

(一)文化场域的特殊性

乡镇作为社会的“缩小版”,常有“熟人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常会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导致规则意识培养存在着现实矛盾。反映在品格教育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就会出现“帮亲不帮理”现象。这一点与城市“陌生人社会”背景下人的思想和品格践行是有差异的。

(二)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矛盾

财政投入不足与乡土资源闲置并存,导致品格教师缺乏资源支持。实施集团化统管之后,乡镇幼儿园在建设资金上出现严重不足,硬件投入不能与时俱进。而乡镇幼儿园特有乡土资源又开发、利用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很多时候还是“关门司令”。

(三)教师专业发展瓶颈

乡镇学前教育普遍存有全科教师现象,缺乏品德教育专业师资。虽然有园内自培,但年均不足8课时。而且,新手教师占比高达45%,他们在实施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品格”的倾向。

三、本土化品格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乡镇学前品格教育有效实施除了要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外就是要不断探索路径,形成基于现实的本土化品格教育实施方略,护航幼儿发展。

(一)构建“乡土浸润式”教育模式

1.开发地域特色课程资源

乡镇幼儿园有着“半城镇化”特殊优势,既接城市又具农村自然资源教育场景优势。只要关于开发挖掘,春种秋收的农事周期、邻里互助的社群网络,都可以为品格教育的实施提供天然实验室。

2.创设生活化教育场景

乡镇学前教育具有劳动教育的天然土壤。利用这一优势创设生活化教育场景更能助力品格教育的有效实施。过程中如建立“微型责任田”,划分班级种植区,要求幼儿记录植物生长日记;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轮流担任值日生管理班级一日活动事务;开设“小工匠”课程,利用当地竹编工艺,培养幼儿专注力与工匠精神。

(二)创新家园协同育人机制

家园协同是品格教育有效实施的有效路径。针对乡镇家长外出多现象,开家长会显然不是有效之举。作为执教者,应创新家园协同育人机制,丰富实施路径。

1.建立分层指导体系

针对年轻家长,由于他们缺乏育儿经验,可开设“品格教育微课堂”,每周推送亲子共读、思想培育视频;针对祖辈家长,可编制方言版《品格养育顺口溜》,举办“祖孙游戏日”,针对外出务工问题,家园协同育人要充分利用当前信息技术优势,把远程参与作为重要平台来抓来实施。

2.构建可视化成长档案

品格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在长期实施中需设计“品格成长树”记录册,每月或者每旬进行“文明星”“助人星”评选,把品格教育细化到日常。如我园开展“21天好习惯打卡”活动,家长可通过短视频看到幼儿进步。

(三)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才是使品格教育得到有效实施的天然保障。幼儿园要从全局、长期考虑,强化教师品格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一是建立“三级教研网络”,开展园本教研,每月开展“品格教育案例诊断会”;实施集团化教研,组建乡镇幼儿园品格教育联盟;采用专家引领,邀请高校学者进行主题工作坊。二是开发教学资源包,编制《乡镇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设计案例集》,制作“乡土故事音频库”,收录本地道德故事。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贵在坚持,幼儿园既要立制又需教师自觉,有良好教研品质。

四、结语

乡镇幼儿园品格教育绝非简单的课程移植和“强禁强令”,应扎根乡土文化生态和用好“半城镇化”优势,构建“生活、游戏、体验”三位一体的教育范式,这样才能确保实施的有效性。在接下来的实施中,可结合如今AI工具探索建立乡镇品格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以便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培育出更多的“有根有魂”新时代的乡村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黄阿香,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实施路径[J].福建教育,2023年。

[2]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点击次数:11  发布日期:2025/4/24 15:37:2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