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杨 毓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杨毓

摘要:学具在小学数学教与学中运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算理,促进思维与能力协商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具  有效运用

学具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或者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具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将从学具的定义、作用、应用策略等方面来探讨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学具的定义及作用

(一)学具的定义。学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使用的各种辅助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主要包括计数器、几何图形模型、数学游戏等。

(二)学具的作用。

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数学概念如果不借助其他手段或者工具帮忙就难以理解。学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具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如画、摆、剪等动作来验证数学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具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4)促进学生动作思维协调发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多数还是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动手操作能够有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抽象的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思维。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在指尖上思维”,加强学具运用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圆柱形容器、一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V= Sh的成立。实验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不成功的实验,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更获得了探索知识过程的学习体验,既发展了能力,又培养了思维。

二、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学具。在选择学具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选择计数器作为学具;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选择几何图形模型作为学具。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具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使用学具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分数盘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使用学具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三角形纸板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合作学习。

在使用学具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操作学具并讨论问题。例如,在教授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圆形纸板进行操作,并分组讨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案例与效果分析

以下是某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学具进行教学的实践案例及效果分析:

(一)实践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使用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作为学具。她首先让学生观察模型并描述其特征,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计算表面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操作模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她还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表面积来帮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和应用。

(二)效果分析。通过使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作为学具进行教学,学生们对表面积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他们不仅能够正确地使用公式计算表面积,还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同时,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合适的学具、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组织合作学习等策略的应用与实践,探索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推广和应用学具辅助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小学数学教育迎来高质量育人效果而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春香,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9年。

[2]蒋黎华,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中[J].教育科学2020年。

[3]邹晓诚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D].素质教育2021年。


点击次数:13  发布日期:2024/1/2 13:50:5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