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安乐初级中学 杜黎明
【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推行体现了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教学中通过采取教学多种措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既符合新课改和新教材的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探究能力;培育;策略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步骤,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符合初中学生特点和新课改要求
探究式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遵循个体知识建构的特点和规律,以问题和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使个体通过主动探索,建构新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初中生的价值观念、法治意识尚未成熟,好奇心强,对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充满抵触情绪。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探究能力可以有效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探索和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符合《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
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编排总体上遵循“生活经验切入——话题探究分享——阅读理解感悟”的基本体例,以初中生的先前认知和生活经验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关注他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话题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自我、他人、学校、社会、国家、世界,以及道德与法律等问题,启智解惑,明德知法。
二、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开端,其目的是将所要探索的问题至于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联结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上对每个主题都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情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将中学功课多、认识新朋友、社团活动多等问题,通过漫画中一名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对话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问题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激趣法、渲染法、争论法等自行创设适合问题的情境。
2、搭建合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合作或独立探究
在问题探究阶段,可以综合考虑班级人数、问题复杂程度、学生具体情况等因素,采用分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的方式。相对来说,分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独立探究则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独立性。进行分组探究时,教师指导分组应该依照平衡、平均的原则,使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达到相对的平衡与平均,以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挥。
3、精心指导与点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园丁与小树的关系,园丁的作用是保证小树能够自由生长,同时又要对其生长的方向进行适当干预,使其最终成材。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导、激励等促进学生的探究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自由、开放地探究,同时监督探究问题的方向,防止产生偏离,最终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需注意的事项
1、注意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农村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根本不在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育,而在于对学生德性和价值观的正向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进而获得国民整体道德和法治素养的提高。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式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都得到彰显和发挥,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法治意识。
2、师应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问题探究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因此,教师应提高掌控课堂秩序与节奏的能力,充分发挥引导、指导的作用。另外,对于问题的讨论,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最终可能会得出多个不同的结论,对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充分的考量,多设想几个可能会出现的答案,并准备好应对策略,以免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手忙脚乱,难以应对。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任课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使个人能力得到更好的成长。《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推行体现了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新课改和教材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教改要求,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学生人格的健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学生政治思维的提高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在将来更好的立足社会,同时也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凯.研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2]黄树祝.研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147.
[3]闫桂琴:《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出版,2010。
[4]《有效教学的基本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5]刘凤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