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需优化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需优化设计

 

四川省成都市清波小学校  郭智铭

摘要:在语文“优教优学”实践中加强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是我们提高“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本文从问题设计的指向性、思考性和分层性等三个方面对提问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设计  优化

提问是课堂实施的重要组织策略,其目的不仅是诱发学生主体进入思考模式,起到培养思维的作用,还要以引起学生注意,调控课堂纪律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全面推进语文“优教优学”求取质量高效的今天,探索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化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课堂提问并非严谨而表现为随意性太强,“简单问”、“重复问”、“是否问”现象太多,一些无思考价值的问题不仅达不到应有作用,反而使学习习惯于教师似问非问的教学中。这得不偿失的做法,是我们今天新课改应着力避免的。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课堂所提的问题的优化设计。

一、在问题指向性的设计上优化

所谓提问就是以语言为载体而诱发学生沉浸思考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话题产生注意或思考,或者进行价值判断。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是非常常见的,不论是什么课型问总是其中不变的元素。其操作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作为教师不论要重视更要下功夫去设计,以更优化的方式去实现预期。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虽然对问题进行了设计,但由于对问题的指向性没有很好地把握,导致学生思维触角伸向不明确,不能及时进行有目的地思考。前不久,我在网上听课学习时观看了一位教师执教的《鱼市场的快乐》一文,教学中该教师着重抓住把苦日子过甜这一段进行组织实施,要求学生边读边疑,用心感受和体会鱼贩子们的自得其乐。为了让学生深入研读他是这样提问的: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读了你有什么体会?一个同学们说:“我体会到了鱼贩们卖鱼像玩棒球。”有的学生虽然说到了快乐、说到了他们歌声连连,但不知为什么,最后老师生拉硬扯地自编自导。这样教学,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目标远远没有达到。造成原因是什么,就是所提问题的指向性缺失,学生体会找不到方向,这样的提问其效果是不尽人意的,需要对此进行优化处理,使其在思维导向上一语中的,能促进学生思有方向,有成果。在设计实践时,我们教师应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读式思考,甚至还要反复推敲,能否将学生思维引向到预期思考上,能否促进学生思维提速等,这些都是指向性的必然要求,我们不可忽视而随意而提。

二、在问题思考性的设计上优化

思考性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的重要体现,甚至可以说是代名词。有效教学就离不开这样的问题存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设计的问题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问或不问也没有多大关系。课堂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张口就来的“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可不可以”这类似的判断式提问,其思考性就不强,思考价值低,这类问题的提出除了能让学生思维在就地打转外就没有其他教学意义了。如果在课堂过多出现还会产生“副作用”---严重制约思维的良性发展。因此,有效的问题设计,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设计,最好能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能促进思维快速活跃的课堂提问来,这样的提问其就因有良好的思考性让学生快速进入思考模式中。例如《马蜂和熊瞎子》一文很多教师都有文章不太好教的感觉,尤其是体会大棕熊掏马蜂的那些场景的教学,让人觉得无从下手,看了看图读了读课文就结束了,课后反思发现韵味根本没体会到。这次要上公开课,我在这个重点上反复琢磨,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其实大棕熊不经意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人们。”请你再去读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熊瞎子的寻路、掏蜂窝、与马蜂斗争等哪个更让你觉得有韵味,充满情趣,找到后画出你认为值得品味的句子,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过程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找到描写熊瞎子“心急”“团团转”“嗥叫”“贪婪”“得意”“撕开”“大嚼”等关键性词语展开想象,并开展小组交流。在讨论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说出了熊瞎子的个性特征。这样成效的取得实际上就是那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实施而换来的,非常的好。

三、在问题层次性的设计上优化

新课改倡导的因材施教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正确做法,也是加强教育针对性、提高思维培养实效性的有效尝试。我们知道,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原因在于每个学生的背景环境、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等存在差异,导致了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其心智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来。因此,在提问教学中,我们应把所提问题进行分层设计,难度呈梯度,不能“一刀切”,把握好难度,要做到既不能提出过于浅显的问题又不能让每个不同学力的学生都“闲着”,最好做法就是设计“问题串”,把一个大问题化成几个拾阶而上的小问题。例如,《落花生》的一文的教学,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我们就可创设这样一组问题来进行,一是课文写了几个场景?重点是哪个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这样三个拾阶上的提问,自然能引导学生去找场景并取名。实践证明,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优化问题就有利于引导学生情感共鸣,并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优秀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这样的分层性设计,在一些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班级,更应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探究。

总之,在小学语文“优教优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应尽力优化设计课堂提问这种教学组织手段,使之发挥应有作用,为学生思维能力地有效培养服好务,促使其向创新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芦,精心设计语文课堂中的提问[J].课外语文,2020年。

[2]张昌平,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探讨[J].情感读本,2020年。


点击次数:21  发布日期:2023/11/29 15:28:2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