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培养策略余俊秀

论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培养策略

四川省荣县旭阳镇富南学校  余俊秀

摘要:学生习作能力提升不光是作文教学之责任,而应整合语文教与学资源来实现培养统筹。本文探讨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积累习惯、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和培养观察事物能力等四种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能力  提升  培养策略

小学生在习作能力提升过程中通常怕作文,甚至有“谈写色变”的畏惧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他们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和“无意可描”。针对学生习作这一关键能力培养,语文教学不能将习作视为一个独立模块而另搞一套,必须整合语文教与学资源而强化习作能力提升,让创新的培养策略能高效地助力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提升。传统语文在习作教学上没有作教法上的过多研究努力,让学生“背以应考”。把一个需要过程落实的常规训练人为地弄成了“应试”“抱佛脚”,学生自然不能在习作方面体验到进步感。而今天,倡导习作关键能力发展,自然就需要我们积极研究培养策略,使其更精准地展开针对性训练。接下来我结合自身在学生习作能力培养探寻基础上聊聊促进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提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因为有了兴趣作动力,习作能力提升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就可以在其面前不值一谈。所以,让习作教学从趣味教学起步是促进学生在习作能力提升过程中的最好做法。这几年教法探究表明,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加强表扬、称赞学生进步是让学生习作有兴趣的有效实施路径,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习作爱好和“我要写”热情。

二、培养积累的习惯

下笔如有神的效果源自锲而不舍的“破万卷”。在实际习作中不仅要“书读百遍”更要注重边读边品的积累。而这些效果的实现就不能将习作能力提升视为语文教学之外的作文教学,积累是习作造文的源泉,没有一定量和一定宽度的积累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所以,从习作走进语文课堂起我们就要让学生开启积累模式,从简单的字词句到较为有难度的格、法和布局等方面去积累,积累也不是简单的摘抄,也不是将一些优美诗文装进“采蜜本”即可,更好的积累在于活学活用,阅读教学中的仿句、仿格、仿思训练就是很好的积累实践,特别随堂微写作,其花时少,而且在活学活用上效果更为显著。一旦让学生获得,以后的习作将少走不少弯路。因此,我在培养学生积累习惯的路上同样注重方法的多样化,从而以保证学生在习作能力提升过程中打好真正的字词句段篇基础。

三、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倒不如说是培养他们语言运用的模仿能力。小学生习作起步在模仿。而课文就是学生习作能力提升中离不开的范本例子。如果说习作有捷径,那就是手中有范本。现行教材都是精选篇目,比任何买来的作文丛书都具有写法示范的意义。用好教材当例子就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提升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多品析,而且不同学段品析对象不同,感悟不同的“范”在语言表达方法上的不同。在经历了品、析、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这样就是将模仿的方法用之于实践。既可减少习作难度又可让学生写作有法可依。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就是写景习作的很好范例,教学时把其作为文章结构总分总例子训练,学生就可快速明了什么是首尾呼应和写作布局,《颐和园》在写作方法上是很好的移步换景例子过渡句的使用也是让学生写这类似文章的模仿之范,让学生经历读、悟、说、写这样的语言实践,就可觉得这类文章写作不太难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在小学阶段大抵来说就是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布局这些东西,适当地加大修辞手法的写作运用也是技巧之一。不过,这些在仿写教学或者阅读教学中就已解决了。这儿不再多述。

四、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打造学生习作“源头”让生活之水滚滚流进习作之中,是我们帮助学生解决“无话可说”“无事可叙”的重要方法。因为“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这句话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学人都深知的道理。现行学生过着“两点一线”生活,与大自然密切相关已不再属于他们的认知范围。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教如何观察,而是要让他们走出“两点一线”进入大自然,在触及生活中开启观察模式。语文教学尤其是习作教学不能仅在教室里授方法讲结构,没有实地观察的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发展,习作就没有源泉,素材就得不到提供。所以,对于习作训练我们就要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和青山绿水,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中感受物景合一。此时学生获得的就不止于眼前的景,还有心中的情。这些是教室里再怎么讲也不可能获得的收获。在学生获得有景有感有体验时再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意义和观察的方法,学生接受也快,而且也更重视和主动。久而久之,留心周围的人和事这样的观察习惯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定型。

当然,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提升之路是漫长而艰难的,没有“非一日之寒”的持久训练铸成的量变就不可能换来“冰冻三尺”的良好效果。因此,作为语文执教者就要在有打好持久战和攻坚战的思想准备和系列方案的基础上多作培养策略的研究,让精准的教法在遵循学生习作能力提升规律的促进中开花,进而让学生在习作这一关键能力发展上得到信心支持实践证明,只要习作能力上去了学生语文素养大多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发展。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可以用有效益、有质量来形容了。

参考文献:

[1]于永灵,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三种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

[2]江村曲培,提高小学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2016年


点击次数:17  发布日期:2023/10/20 9:00:59  【打印此页】  【关闭